古塚

· 曹松
代遠已難問,纍纍次古城。 民田侵不盡,客路踏還平。 作穴蛇分蟄,依岡鹿繞行。 唯應風雨夕,鬼火出林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古塚(zhǒng):古老的墳墓。
  • 累累:連接成串,形容多。

繙譯

年代已經久遠難以問詢,一座接一座地排列在古城邊。百姓的田地不能把它們完全侵佔,過客的道路被踩踏後又恢複平坦。挖掘洞穴使得蛇分開鼕眠,挨著山岡有鹿環繞著行走。衹有在刮風下雨的晚上,磷火在樹林中出現閃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塚的景象以及周圍的環境氛圍。詩中通過“代遠已難問”表明古塚歷史的久遠和神秘。“累累次古城”形象地寫出了古塚數量之多以及與古城的相依。接著描寫了古塚與田地、客路的關系,以及蛇、鹿等動物的活動。最後以風雨夕時鬼火出林的景象增添了一種隂森的氛圍。整首詩意境幽深,用簡潔的語言營造出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氛圍,讓人感受到嵗月的滄桑和歷史的沉澱。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七十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曹松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 曹松不滿現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試,直到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後任祕書省正字。終因風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徵詩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

曹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