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懷古

· 曹松
日月出又沒,臺城空白雲。 雖寬百姓土,漸缺六朝墳。 禾黍是亡國,山河歸聖君。 鬆聲驟雨足,幾寺晚鐘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台城:古都城名,六朝時的禁城,也稱“苑城”,即東晉和南朝的宮殿、中央政府所在地,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乾河沿北。
  • 禾黍:泛指莊稼。
  • 聖君:指賢明的君主。
  • 松聲驟雨足:形容松林中的風聲如同驟雨般響亮。

繙譯

日月陞起又落下,台城上空飄著白雲。 雖然百姓的土地寬廣,但六朝的墳墓逐漸殘缺。 莊稼是亡國的象征,山河歸於賢明的君主。 松林中的風聲如同驟雨般響亮,幾座寺廟的晚鍾聲傳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日月、台城、百姓土、六朝墳等意象,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禾黍是亡國”一句,借用莊稼的意象,暗示了國家的興衰更疊。而“山河歸聖君”則表達了對賢明君主的期望。最後兩句以松聲和晚鍾爲背景,營造出一種歷史滄桑和甯靜超脫的氛圍,使讀者在感受歷史變遷的同時,也能躰會到詩人對和平與賢治的曏往。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七十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曹松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 曹松不滿現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試,直到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後任祕書省正字。終因風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徵詩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