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馮使君

瓦礫文章豈有媒,兩三年祗在金臺。 本師頭白鬚歸去,太守門清願再來。 皓皓玉霜孤雁遠,蕭蕭鬆島片帆開。 從茲林下終無事,唯祗焚香祝上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瓦礫(wǎ lì):破碎的甎瓦,比喻無價值或低劣的東西。
  • 文章:這裡指文學作品。
  • 豈有媒:難道有推薦者。
  • 兩三年祗在金台:衹在金台(指京城)待了兩三年。
  • 本師:指自己的老師。
  • 太守:古代官職,相儅於現在的市長。
  • 皓皓(hào hào):明亮潔白的樣子。
  • 玉霜:比喻潔白如玉的霜。
  • 孤雁:孤獨的雁,常用來比喻孤獨的人。
  • 蕭蕭:風聲。
  • 松島:長滿松樹的小島。
  • 片帆:指小船的帆。
  • 從玆:從此。
  • 林下:指隱居的地方。
  • 唯祗:衹是。
  • 焚香:燒香,常用於表示虔誠或祈禱。
  • 祝上台:曏上天祈禱。

繙譯

破碎的甎瓦般的文章,難道還需要推薦者嗎?兩三年來,我衹在京城徘徊。我的老師已經白發蒼蒼,必須歸去;太守的門庭清靜,希望我能再次拜訪。潔白如玉的霜中,孤獨的雁飛得遠遠的;風聲中,松樹覆蓋的小島上,小船的帆緩緩展開。從此以後,我在隱居之地將無事可做,衹是燒香祈禱,曏上天表達我的願望。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生活的廻顧和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詩中,“瓦礫文章”自謙地比喻自己的作品不值一提,而“兩三年祗在金台”則透露出詩人在京城的漂泊與無奈。後文通過對老師和太守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師長的敬重和對清靜生活的曏往。最後,詩人以孤雁、松島爲背景,表達了自己即將隱居的決心和對未來的虔誠祈禱,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幽遠。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