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少師相公題慈恩寺禪院

舊寺長桐孫,朝天是聖恩。 謝公詩更老,蕭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蒼生要重論。 若爲將此望,心地向空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桐孫:指慈恩寺中的桐樹,因其年代久遠,故稱「長桐孫」。
  • 朝天:指向天朝,即朝廷,表示受到皇帝的恩寵。
  • 謝公:指謝靈運,東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
  • 蕭傅:指蕭統,南朝梁的文學家,曾任太子太傅。
  • 白法:指佛教的教義。
  • 蒼生:指百姓,人民。
  • 心地:指內心的境界或修行。
  • 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講求「空」的哲學,故稱。

翻譯

舊時的慈恩寺,桐樹已久遠,受到朝廷的聖恩。 謝靈運的詩越發老練,蕭統的道學地位尊崇。 深知佛教教義的精髓,更需重視百姓的福祉。 若懷此等期望,內心便向佛教的空門靠攏。

賞析

這首詩是楊巨源對慈恩寺的讚頌,同時也表達了對佛教教義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詩中通過對舊寺桐樹、謝公詩、蕭傅道的描述,展現了慈恩寺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後兩句則體現了詩人對佛教教義的認同,以及對人民福祉的關懷,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宗教情懷和對社會責任的認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唐代文人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