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伏蒙內侍賜晨服

綵縷纖仍麗,凌風捲復開。 方應五日至,應自九天來。 在笥清光發,當軒暑氣回。 遙知及時節,刀尺火雲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綵縷(cǎi lǚ):五彩的絲線。
  • 纖仍麗:細長而美麗。
  • 凌風:迎風。
  • 卷復開:形容絲線在風中飄動的樣子。
  • 五日至:指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
  • 九天:古代傳說中的九重天,這裏指皇帝所在的高處。
  • 在笥(sì):在箱中,笥是古代的竹製或木製箱子。
  • 清光:明亮的光輝。
  • 當軒:對着窗戶或門。
  • 暑氣回:暑天的熱氣迴旋。
  • 及時節:指端午節。
  • 刀尺:古代量具,這裏可能指裁剪衣服的工具。
  • 火雲:形容夏日炎熱的雲彩。

翻譯

五彩的絲線細長而美麗,迎風飄揚又重新展開。 正是端午節到來之時,這些絲線應是從皇帝那裏傳來。 在箱中散發着明亮的光輝,對着窗戶暑天的熱氣迴旋。 遙想這正是端午時節,裁剪衣服的刀尺和炎熱的雲彩都在催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端午節的景象,通過五彩絲線的細膩描繪,展現了節日的喜慶和熱鬧。詩中「綵縷纖仍麗,凌風捲復開」生動地描繪了絲線在風中飄揚的美態,而「方應五日至,應自九天來」則巧妙地結合了端午節的傳統和皇家的尊貴。後兩句通過對光和熱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端午時節的氛圍,同時也隱喻了節日的繁忙和人們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