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思君

· 曹松
昔君與我兮形影潛結,今君與我兮雲飛雨絶。 昔君與我兮音響相和,今君與我兮落葉去柯。 昔君與我兮金石無虧,今君與我兮星滅光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己亥歲:指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
  • 傳聞:聽說的消息。
  • 一戰:一場大戰。
  • 百神愁:衆神都感到悲傷。
  • 彊兵:強兵,指強大的軍隊。
  • 滄江:泛指江河。
  • 長共血爭流:長時間與血水混在一起流動,形容戰爭的慘烈。

翻譯

聽說一場大戰讓衆神都感到悲傷,兩岸的強兵不斷過境,戰爭從未停止。 誰說江河總是平靜無事,近來卻總是與血水混在一起,流淌不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爭的慘烈和對和平的渴望。詩中「傳聞一戰百神愁」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戰爭的殘酷,連神明都爲之動容。「兩岸彊兵過未休」進一步以具體的畫面展現了戰爭的持續和無休止。後兩句「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則通過對比,揭示了戰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人們對於和平的嚮往與現實的殘酷之間的矛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深刻反思和對和平的深切渴望。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七十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曹松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 曹松不滿現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試,直到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後任祕書省正字。終因風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徵詩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

曹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