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三首

· 寒山
自在白雲間,從來非買山。 下危須策杖,上險捉藤攀。 澗底鬆常翠,溪邊石自斑。 友朋雖阻絕,春至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guān):鳥鳴聲。

翻譯

我自在地居住在白雲之間,這裏並非我用金錢買來的山。 下山時危險需要拄着柺杖,上山時險峻要抓住藤蔓攀爬。 澗底的松樹常年翠綠,溪邊的石頭自然斑駁。 雖然朋友們都被阻隔無法相見,但春天到來時,鳥兒們歡快地鳴叫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寒山隱居山林的自在生活。詩中,「自在白雲間」一句即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的豁達心境。通過「下危須策杖,上險捉藤攀」的描繪,生動地勾勒出了山居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但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熱愛與執着。後兩句「澗底鬆常翠,溪邊石自斑」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色的恆常與美麗,來象徵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滿足。最後,「友朋雖阻絕,春至鳥??」表達了詩人雖然與世隔絕,但內心依然充滿生機與希望,春天的到來和鳥兒的歡歌,爲詩人的隱居生活增添了無限的詩意與樂趣。

寒山

寒山

寒山,字、號均不詳,唐代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爲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着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