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二首其一

秦庭初指鹿,羣盜滿山東。 忤意皆誅死,所言誰肯忠。 武關猶未啓,兵入望夷宮。 爲祟非涇水,人君道自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秦庭初指鹿:指秦二世時,趙高在朝堂上指鹿爲馬,以此試探羣臣的忠誠。
  • 羣盜滿山東:山東,指華山以東地區。羣盜,指秦末各地起義的軍隊。
  • 忤意:違背心意。
  • 武關:秦國的重要關隘,位於今陝西省商洛市。
  • 望夷宮:秦朝宮殿名,位於咸陽。
  • 爲祟非涇水:祟,指禍害。涇水,河流名,流經陝西。
  • 人君道自窮:人君,指君主。道自窮,指君主的治國之道走到了盡頭。

翻譯

在秦朝的朝堂上,趙高初次指鹿爲馬,那時華山以東地區充滿了起義的羣盜。 凡是違背心意的人都被誅殺,這樣的環境下,誰還願意忠誠呢? 武關尚未開啓,軍隊就已經進入瞭望夷宮。 禍害並非來自涇水,而是君主的治國之道已經走到了盡頭。

賞析

這首詩通過秦朝末年的歷史事件,諷刺了當時朝廷的腐敗和君主的昏庸。詩中「秦庭初指鹿」一句,巧妙地借用了趙高指鹿爲馬的典故,揭示了朝廷的混亂和忠誠的缺失。後文通過對武關和望夷宮的提及,進一步描繪了秦朝的衰敗景象。最後一句「人君道自窮」,深刻指出了君主無道是導致國家衰亡的根本原因。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

賀蘭進明

賀蘭進明

唐人。玄宗開元十六年登進士第。天寶末爲北海太守。安祿山叛,進明赴肅宗行在靈武,授河南節度使兼御史大夫。以重兵守臨淮,日與諸將張樂高會。尹子奇圍睢陽,張巡遣南霽雲至臨淮告急,進明擁兵不救,睢陽遂陷。後貶溱州司馬。進明好古博雅,工詩能文。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