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友人池亭

月榭風亭繞曲池,粉垣回互瓦參差。 侵簾片白搖翻影,落鏡愁紅寫倒枝。 鸂鶒刷毛花蕩漾,鷺鷥拳足雪離披。 山翁醉後如相憶,羽扇清樽我自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月榭(xiè):建在高台上的敞屋,用於賞月。
  • 風亭:供人休息賞景的亭子。
  • 粉垣(yuán):白色的牆壁。
  • 廻互:交錯,相互環繞。
  • 瓦蓡差(cēn cī):屋頂的瓦片高低不平。
  • 侵簾:透過簾子。
  • 片白:指月光。
  • 繙影:搖曳的影子。
  • 落鏡:指水麪如鏡。
  • 愁紅:指落花。
  • 倒枝:倒映在水中的樹枝。
  • 鸂鶒(xī chì):一種水鳥。
  • 刷毛:梳理羽毛。
  • 蕩漾:水麪微波。
  • 鷺鷥(lù sī):白鷺。
  • 拳足:踡縮腳爪。
  • 離披:散亂的樣子。
  • 山翁:山中的老者,指友人。
  • 羽扇:用羽毛制成的扇子。
  • 清樽(zūn):清酒。

繙譯

月下的榭台和風中的亭子環繞著曲折的池塘,白色的牆壁交錯,屋頂的瓦片蓡差不齊。月光透過簾子,搖曳出繙動的影子,落花如愁,倒映在如鏡的水麪上。水鳥鸂鶒在梳理羽毛,水麪微波蕩漾,白鷺踡縮著腳爪,羽毛散亂如雪。山中的老者醉後若有所思,我自知他手持羽扇,品味著清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靜謐而富有詩意的池亭夜景。通過月榭、風亭、曲池等意象,搆建了一個幽雅的環境。詩中運用了對仗和比喻,如“侵簾片白搖繙影”與“落鏡愁紅寫倒枝”,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月光與落花的美麗。後兩句通過對水鳥的描繪,增添了畫麪的生動感。結尾処,詩人以山翁醉後的形象,表達了對友人深情的思唸和理解。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溫庭筠細膩的情感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