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曹溪遠上人

何時飛錫到曹溪,咫尺天津路不迷。 處處浮塵成淨土,如如自性即菩提。 翻經石室應摹古,覽勝名山已遍題。 度越此間誰得似,曇謨名滿竹林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飛錫:指僧人云遊四方。
  • 天津:指天河,比喻極高的境界。
  • 浮塵:指塵世間的煩惱和雜念。
  • 淨土:佛教中指清淨無垢的世界。
  • 如如:佛教術語,指事物的真實狀態,不變不移。
  • 自性:佛教術語,指事物本來的性質。
  • 菩提:佛教術語,指覺悟的智慧。
  • 翻經:指研讀佛經。
  • 石室:指僧人修行的地方。
  • 摹古:模仿古人的行爲或風格。
  • 覽勝:遊覽名勝。
  • 度越:超越,達到更高的境界。
  • 曇謨:指曇摩,佛教中的高僧。
  • 竹林:指隱逸之地,常用來比喻僧人的居所。

翻譯

何時你這雲遊僧能到曹溪,近在咫尺的天河之路你不會迷失。 世間處處煩惱皆化爲淨土,事物的真實本性即是覺悟的智慧。 你在石室中研讀佛經應效仿古人,遊覽名山勝景已留下無數題記。 誰能像你這樣超越塵世,曇摩高僧的名聲已傳遍竹林之西。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曹溪遠上人修行境界的讚賞。詩中,「飛錫」、「天津」等詞描繪了上人云遊四方的形象,而「浮塵成淨土」、「自性即菩提」則體現了上人超脫塵世的修行成果。後兩句通過對上人研讀佛經、遊覽名山的描述,進一步展現了其深厚的佛學修養和廣博的見識。最後,以「曇謨名滿竹林西」作結,既表達了對上人的敬仰,也暗示了其修行之高遠。

樑崇廷

樑崇廷,字伯皛。順德人。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舉人,官廣西左江道副使。清康熙《順德縣誌》卷八有傳。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