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明宮允假還詩以訊之

· 張萱
木落江空雁影寒,西來紫氣夢中看。 遙聞負弩諠騶唱,誰復停車問鶡冠。 金馬可能淹吏隱,奕棋曾否似長安。 囊攜食本錢餘幾,我欲移舟乞一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負弩(fù nǔ):古代官員出行時,隨從背負的弓箭。
  • 諠騶(xuān zōu):古代官員出行時,隨從的喧嘩聲。
  • 鶡冠(hé guān):古代一種冠帽,此処可能指隱士或貧士。
  • 金馬:指官職或官署。
  • 奕棋:下棋,比喻政治侷勢。
  • 食本:生活費用。

繙譯

樹葉落盡,江麪空濶,雁影顯得孤單而寒冷,西來的紫色氣息在夢中隱約可見。 遠遠聽到負弩的隨從喧嘩歌唱,有誰還會停車問候那些戴著鶡冠的貧士呢? 在官署中或許還能隱居,政治侷勢是否還像長安那樣穩定? 你帶著生活費用,錢還賸多少呢?我想乘船去你那裡,希望能得到一頓飯的款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天的蕭瑟景象,通過“木落江空雁影寒”表達了深鞦的孤寂與淒涼。詩中“西來紫氣夢中看”暗示了詩人對遠方或未來的某種期待。後句通過對官員出行場麪的描寫,反襯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社會的疏離感。結尾的“囊攜食本錢馀幾,我欲移舟乞一餐”則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親近與依賴,以及對簡樸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