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道中即事

傲骨憑誰語,幽懷只自知。 筍輿連遠道,皀帽拂涼思。 蕉鹿疇先覺,黃粱未半炊。 嗟予羈旅日,麾楮寄遐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筍輿(sǔn yú):竹轎。
  • 皀帽(jí mào):古代的一種帽子,此処可能指草帽。
  • 蕉鹿:出自《莊子·齊物論》,比喻虛幻的事物或夢境。
  • 黃粱:出自《莊子·外物》,比喻虛幻的富貴或短暫的幸福。
  • 麾楮(huī chǔ):揮動紙筆,指寫作。

繙譯

我這傲骨之人,心事衹能自知。 乘坐竹轎走過漫長的道路,草帽輕拂帶來涼意。 誰又能預知虛幻如夢的世事,富貴榮華不過如未熟的黃粱。 歎息我這漂泊的日子,衹能揮動紙筆寄托遙遠的思緒。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虛幻的感慨以及自身孤獨漂泊的情感。詩中,“傲骨憑誰語,幽懷衹自知”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傲與無奈,而“筍輿連遠道,皀帽拂涼思”則通過旅途中的細節描寫,傳達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後兩句“蕉鹿疇先覺,黃粱未半炊”巧妙運用典故,暗示了世事的無常與人生的虛幻。最後,“嗟予羈旅日,麾楮寄遐思”則抒發了詩人對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通過寫作來寄托情感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