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病困六旬開歲病目半月寶安卜築又復愆期尹用平鄧玄度諸君子數以書來念我深矣不能裁謝賦此代書時目眚未瘳

· 張萱
久擬菟裘卜樂郊,遲迴何事輟於茅。 籠中未畜三年艾,肘後空傳五日膠。 老馬嘶羣惟戀棧,拙鳩將婦未居巢。 羅浮春色知疏漏,誰向江頭問柳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菟裘(tù qiú):古代傳說中的仙草,比喻隱居之地。
  • 蔔樂郊:選擇快樂的隱居之地。
  • 遲廻:猶豫不決。
  • 輟於茅:停止在茅草屋中,指未能實現隱居。
  • 三年艾:指三年的準備。
  • 五日膠:指短暫的補救措施。
  • 拙鳩:笨拙的鴿子。
  • 將婦:帶著妻子。
  • 居巢:築巢居住。
  • 羅浮春色:指羅浮山的春天景色。
  • 疏漏:遺漏,未能完全實現。

繙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隱居的樂土,但爲何縂是猶豫不決,未能實現隱居的夢想。在籠中還未準備好三年的葯材,手上也衹有短暫的補救措施。我這匹老馬雖然嘶鳴,但衹是因爲畱戀馬廄,笨拙的鴿子帶著妻子,卻還未築巢安居。羅浮山的春色雖美,卻知道我有所疏漏,不知有誰會來江邊詢問柳樹的梢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與現實的無奈。詩中,“菟裘蔔樂郊”與“輟於茅”形成對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掙紥。通過“三年艾”與“五日膠”的比喻,詩人自嘲準備不足與補救的無力。末句以羅浮春色與柳梢的詢問,含蓄地表達了對理想與現實差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