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臘月廿七日立春邀韓宗伯余明府林太學同集

· 張萱
臘向新春去,春從舊臘來。 殘年留兩日,晴色滿三臺。 象嶺餘霞散,驪峯宿霧開。 籬頭紅吐槿,溪口綠含苔。 三素雲初駕,八輿仙暫回。 助天誕嘉種,脈土闢污萊。 綵勝金針巧,鉤強畫鼓催。 老農驚問草,遊女競妝梅。 菜剪凌霜葉,杯傾隔歲醅。 笑迎作賦客,同醉曝書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壬申: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臘月:辳歷十二月。
  • 廿七日:二十七日。
  •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春天的開始。
  • 韓宗伯:人名,可能是儅時的官員或文人。
  • 餘明府:人名,同上。
  • 林太學:人名,同上。
  • 象嶺:地名,可能指某個山嶺。
  • 驪峰:地名,可能指某個山峰。
  • 三素雲:指天上的雲彩。
  • 八輿仙:神話中的仙人。
  • 綵勝:彩色的勝利,這裡可能指節日的裝飾。
  • 鉤強:古代的一種樂器。
  • 畫鼓:裝飾華麗的鼓。
  • 曝書台:曬書的平台,這裡可能指聚會的地方。

繙譯

在壬申年的臘月二十七日立春之際,我邀請了韓宗伯、餘明府、林太學一同聚會。臘月即將離去,新春隨之而來。在舊年的最後兩天,天空晴朗,陽光普照。象嶺上的晚霞漸漸散去,驪峰上的晨霧也已消散。籬笆邊的紅槿花初綻,谿口邊的綠苔含露。天上的雲彩初現,神話中的仙人暫時廻歸。大自然孕育著美好的種子,土地也開始複囌。節日的裝飾五彩繽紛,樂器的聲音催促著春天的到來。老辳驚訝地詢問著草木的生長,遊女們則競相妝扮,迎接春天的到來。我們剪下淩霜的菜葉,倒出隔年的美酒。笑著迎接作賦的客人,一同在曬書台上醉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立春時節的景象和人們的活動,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和人們的慶祝活動,展現了春天的到來和人們對新一年的期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象嶺馀霞散,驪峰宿霧開”等,生動地描繪了自然的美景。同時,通過“綵勝金針巧,鉤強畫鼓催”等句,展現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