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別曾澤卿太史還留曹得還字時同席韓叔捷參知將起家韓寅仲明府餘士翹孝廉謁補有日並以勸駕

· 張萱
有客高車入漢關,岐亭尊酒醉離顏。 雄心久已嘆伏櫪,遠志何妨再出山。 聖主正開新鳳闕,詞臣應冠舊鵷班。 臨岐爲謝揶揄者,莫笑冥鴻去不還。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車:指顯貴者所乘的馬車,這裏指曾澤卿的身份顯赫。
  • 漢關:指漢代的邊關,這裏泛指邊疆或重要的關隘。
  • 岐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餞別之處。
  • 尊酒:盛大的酒宴。
  • 離顏:離別的面容。
  • 伏櫪:指馬匹在馬槽中休息,比喻英雄無用武之地。
  • 遠志:遠大的志向。
  • 出山:比喻重新出仕或參與政治活動。
  • 聖主:對皇帝的尊稱。
  • 新鳳闕:指新建的皇宮,比喻朝廷。
  • 詞臣:指文學侍從之臣,即文官。
  • 舊鵷班:指舊時的文官班列,鵷班是古代文官的行列。
  • 臨岐:在岔路口,指分別的地方。
  • 揶揄者:嘲笑或戲弄他人的人。
  • 冥鴻:比喻高遠不可及的事物,這裏指曾澤卿的遠大前程。

翻譯

有貴客乘坐高大的馬車進入漢關,我們在岐亭設宴,酒醉中流露出離別的面容。 他的雄心壯志早已感嘆如同馬匹伏在馬槽中,但遠大的志向何妨再次出山。 聖明的君主正在開啓新的皇宮,作爲文官的他應該再次位列舊時的文官班列。 在分別的路口,我向他告別,並告訴他不要理會那些嘲笑的人,不要笑那些高遠不可及的事物一去不復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顯貴友人的場景,通過「高車入漢關」、「岐亭尊酒」等意象展現了宴別的盛況。詩中「伏櫪」與「出山」形成對比,表達了友人雖曾有志難伸,但仍有再展宏圖的決心。末句以「冥鴻」比喻友人的遠大前程,鼓勵他不要被旁人的嘲笑所動搖,堅定前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美好祝願。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