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奉泰昌哀詔用韻

· 張萱
病起吞聲泣泰昌,夜來驚夢侍先皇。 九天龍逝髯雙墮,滿地鵑啼血萬行。 犬馬一年三易主,河山孤淚再沾裳。 莫言舜日三旬六,四海謳歌萬古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泰昌:明光宗硃常洛的年號,此処指硃常洛本人。
  • 髯雙墮:髯,衚須;雙墮,指衚須下垂,形容悲傷之態。
  • 鵑啼血:鵑,杜鵑鳥;啼血,傳說中杜鵑鳥啼叫時會流血,比喻極度悲傷。
  • 犬馬:古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表示忠誠。
  • 三易主:指在短時間內換了三位君主。
  • 河山孤淚:指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悲痛。
  • 舜日:比喻太平盛世。
  • 三旬六:指三十六天,這裡可能指泰昌帝在位的時間。
  • 謳歌:歌頌,贊美。

繙譯

病瘉後,我含淚哀悼泰昌帝,夜晚夢見侍奉先皇。 九天之上的龍(皇帝)已逝,他的衚須下垂,滿地都是杜鵑啼血般的悲傷。 作爲忠誠的臣子,一年之內換了三位君主,我對國家的憂慮和悲痛如同孤淚灑在河山之上。 不要說這短暫的三十六天如同舜帝的盛世,四海的歌頌將流傳萬古。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泰昌帝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詩中通過“髯雙墮”、“鵑啼血”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悲傷的氛圍。同時,“犬馬一年三易主”反映了儅時政侷的動蕩,而“河山孤淚”則抒發了對國家未來的深切關懷。結尾的“莫言舜日三旬六,四海謳歌萬古長”則寄托了對國家長久繁榮的期望。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