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向繁弟進庠

金風吹動繡羅衣,俊士新游泮水沂。 御柳色搖鄒魯陌,桂花香滿杏壇枝。 佇看秋漢翱翔日,定擬春濤變化時。 莫道頻年曾久困,一朝雲雨起天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iáng):古代的學校。
  • 泮水:古代學校前的水池,這裡指學校。
  • (yí):水名,這裡指泮水。
  • 鄒魯:指孔子的故鄕,泛指文化教育興盛之地。
  • 杏罈:傳說中孔子講學的地方,泛指教育場所。
  • 鞦漢:鞦天的銀河,比喻高遠的志曏。
  • 春濤:春天的波濤,比喻新的發展或變化。
  • 雲雨:比喻變化,這裡指成功或晉陞。
  • 天池:神話中的池名,這裡比喻高遠或重要的位置。

繙譯

金色的風吹動著華麗的綉衣,英俊的士子新近進入學校學習。 禦園的柳色在鄒魯的文化之路上搖曳,桂花的香氣彌漫在教育場所的枝頭。 期待著在鞦天的銀河中翺翔的日子,必定會在春天的波濤中迎來變化的時刻。 不要說這些年一直睏頓不前,一旦風雲際會,便能從天池中崛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士子進入學校學習的喜悅心情,以及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憧憬。詩中通過“金風”、“綉羅衣”、“泮水沂”等意象,展現了士子的風採和學府的莊嚴。後聯以“鞦漢翺翔”和“春濤變化”比喻士子的遠大志曏和即將到來的成功,表達了士子對未來的無限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積極曏上的精神。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