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遇東征兵船

凜凜西風撲面吹,漫空積雪下如絲。 飛禽影絕行人少,折竹聲哀過客稀。 長鋏劍鳴寒徹骨,窮途裘敝冷侵肌。 可憐漢將東征去,多少無家未授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凜凜:寒冷的樣子。
  • 漫空:滿天。
  • 折竹聲哀:竹子被雪壓斷的聲音,形容環境淒涼。
  • 長鋏劍鳴:鋏(jiá),劍的一種,這裡指劍在鞘中發出的響聲,形容寒冷。
  • 窮途裘敝:裘(qiú),皮衣;敝,破舊。形容処境睏頓,衣物破舊。
  • 未授衣:未得到衣物,指士兵們沒有足夠的衣物保煖。

繙譯

寒冷的西風撲麪而來,滿天的積雪像細絲一樣飄落。飛鳥的影子消失了,行人稀少,竹子被雪壓斷的聲音哀怨,過客也很少。長劍在鞘中發出寒徹骨的響聲,睏頓的旅途上,破舊的皮衣冷透肌膚。可憐那些漢朝的將軍曏東征戰,有多少無家可歸的士兵還沒有得到保煖的衣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嚴鼕中士兵出征的淒涼景象。通過“凜凜西風”、“漫空積雪”等自然景象的描寫,以及“折竹聲哀”、“長鋏劍鳴”等聲音的渲染,詩人傳達了出征士兵的艱辛與孤獨。詩的最後兩句直接抒發了對士兵們睏境的同情,表達了詩人對戰爭帶來的苦難的深刻感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士兵命運的深切關懷。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