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書院次王端毅公韻

看來棹楔穆陵書,已識庚桑獻大儒。 忠孝永垂臣子鵠,景行時覺震蘇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棹楔 (zhào xiē):古代用來支撐船槳的木架。
  • 穆陵書:指古代的文獻或書籍,這裏可能特指某種重要的文獻。
  • 庚桑:古代傳說中的賢人,這裏可能指代賢人或智者。
  • 大儒:指學問淵博、道德高尚的儒者。
  • 臣子鵠 (chén zǐ hú):比喻忠誠的臣子,鵠爲天鵝,象徵高貴和忠誠。
  • 景行:高尚的行爲或品德。
  • 震蘇蘇:形容因感動或震撼而內心激動。

翻譯

看那支撐船槳的木架上刻着穆陵的書籍,已經知道庚桑這位賢人向大儒獻上了他的智慧。忠誠和孝順永遠是我們作爲臣子的榜樣,高尚的行爲時常讓我感到內心的震撼和激動。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代文獻和賢人的提及,表達了對忠誠和孝順的崇高敬意。詩中「棹楔穆陵書」和「庚桑獻大儒」描繪了古代文化的傳承和智者的貢獻,而「忠孝永垂臣子鵠」則強調了忠誠和孝順在儒家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最後一句「景行時覺震蘇蘇」則抒發了詩人對這些高尚品德的深切感動和內心的震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傳統美德的尊崇和傳承。

張國維

明浙江東陽人,字九一,號玉笥。天啓二年進士。授番禺知縣。崇禎初擢刑科給事中,劾罷閹黨副都御史楊所修等,嘗諫帝“求治太銳,綜覈太嚴”。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以農民軍勢盛,請割安慶等府,另設巡撫。後代陳新甲爲兵部尚書。十六年,以清兵入畿輔,下獄,旋得釋。命赴江南練兵輸餉。南都陷,請魯王監國,任兵部尚書,督師江上。還守東陽,兵敗投水死。有《吳中水利書》、《張忠敏公遺集》。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