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觀燈雅集歲癸亥餘嘗爲榕溪燈夕詞十二章今採民謠復爲甲子燈夕詞十六章撫今追昔喜可知

· 張萱
幹旄孑孑駐衡門,撚粉熬稃飣木盆。 幸有兒孫能執炙,不妨煙雨共開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幹旄(gān máo):古代用犛牛尾裝飾的旗子。
  • 孑孑(jié jié):單獨,孤單。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
  • 撚粉(niǎn fěn):搓麪粉。
  • 熬稃(áo fū):煮穀殼。
  • (dìng):堆放在器物中的食品。
  • 木盆:木製的盆。
  • 執炙(zhí zhì):手持烤肉。
  • 開尊:舉杯飲酒。

翻譯

旗子孤單地停在簡陋的門前,人們在木盆中搓麪粉煮穀殼。幸好有兒孫們能幫忙烤肉,不妨在煙雨中共同舉杯歡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正月十五夜晚的溫馨場景,通過「幹旄孑孑」、「撚粉熬稃」等細節,展現了節日的樸素與家庭的溫暖。詩中「幸有兒孫能執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和睦、兒孫孝順的欣慰之情。最後「不妨煙雨共開尊」則體現了在雨中與家人共度佳節的愜意與喜悅。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