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華庵望水有感

· 張萱
福田爭說在修橋,附郭良疇水盡漂。 歲歲老農曾頂禮,慈悲何以救青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鴻華庵:寺廟名,庵即小寺廟。
  • 望水:遠望水面。
  • 有感:有所感觸。
  • 福田:佛教用語,指積善行可得福報,如同播種田地,秋收有成。
  • 修橋:修建橋樑。
  • 附郭:靠近城郭。
  • 良疇:肥沃的田地。
  • 頂禮:佛教徒最高的敬禮,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着所尊敬的人的腳。
  • 慈悲:佛教用語,指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 青苗:指未成熟的莊稼。

翻譯

人們都說積善行福報在於修橋, 靠近城郭的肥沃田地卻被水淹沒。 年年老農都虔誠地頂禮膜拜, 慈悲的佛祖啊,如何救救這些未成熟的莊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修橋積善與農田被淹的現實,表達了對農民疾苦的同情和對佛教慈悲救世的期盼。詩中「福田爭說在修橋」與「附郭良疇水盡漂」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善行與現實困境之間的矛盾。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對佛祖慈悲救世的渴望,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