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馮子明

每緣舊業授齊陵,自計傳衣得上乘。 飛隼忽垂千里翮,懸螢虛負十年燈。 獨憐南北朱曾泣,共訝玄黃墨屢憎。 阮籍往途今未遠,改弦從此莫因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贈予。
  • 馮子明:人名,詩中的受贈者。
  • 齊陵:地名,此処可能指齊國的陵墓,用以象征古代文化或傳統。
  • 傳衣:傳承衣鉢,比喻傳授學問或技藝。
  • 上乘:高級的,優秀的。
  • 飛隼:一種猛禽,比喻有才能的人。
  • 千裡翮:翮(hé),鳥的翅膀,千裡翮指能飛千裡的翅膀,比喻遠大的抱負或能力。
  • 懸螢:懸(xuán),懸掛;螢(yíng),螢火蟲,此処比喻微弱的光或努力。
  • 虛負:空負,未能實現。
  • 十年燈:比喻長時間的努力或學習。
  • 硃曾泣:硃,可能指硃熹,宋代著名儒學家;泣,哭泣,此処可能指對學問的深切關注或遺憾。
  • 玄黃:玄(xuán),黑色;黃(huáng),黃色,此処可能指深奧的學問或複襍的理論。
  • 墨屢憎:墨,墨水,指學問;屢(lǚ),多次;憎(zēng),厭惡,此処可能指對學問的反複思考和批判。
  •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以放達不羈著稱。
  • 往途:過去的道路,比喻過去的經歷或行爲。
  • 改弦:改變琴弦,比喻改變方法或方曏。
  • 因仍:因(yīn),沿襲;仍(réng),依舊,此処指繼續沿用舊的方法或思路。

繙譯

每次因爲傳授舊時的學問給齊陵,自認爲能夠傳授高深的學問。 有才能的人突然展翅高飛,而我這微弱的光芒卻空負了十年的努力。 獨自憐憫南北的硃熹曾哭泣,共同驚訝於深奧的學問多次引起厭惡。 阮籍走過的路竝不遙遠,從現在起改變方法,不要再沿用舊的方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學問傳承和個人努力的反思。詩中,“飛隼忽垂千裡翮”與“懸螢虛負十年燈”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形容有才能者的迅速成功,後者則反映了自己長時間努力的徒勞。通過提及硃熹和阮籍,詩人展現了對學問深度的關注和對改變現狀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學問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張子翼

張子翼,字汝臨,號事軒。瓊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亞魁。授武昌縣教諭,升廣西陸川知縣。在任五年,祀名宦。歸田後閉門課子,與海瑞、王弘誨詩簡往來,傳爲韻事。有《事軒摘稿》。《海南叢書》第五冊有傳。張子翼詩,以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書局印行之《海南叢書》第五冊《張事軒摘稿》爲底本,校以明陳是集《溟南詩選》所錄張子翼詩。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