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北道侍御吳用潛

十年橫臥一貂裘,誓不殲胡死不休。 借箸自盟酬漢主,請纓誰爲作曹丘。 狼煙滿目旄旗豎,雁陣驚心匣劍愁。 何日五陵裘馬共,深慚同學未封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貂裘(diāo qiú):貂皮制成的袍子,常用來比喻富貴或武士的裝束。
  • 借箸(jiè zhù):借用筷子,比喻出謀劃策。
  • 請纓(qǐng yīng):請求出戰,源自古代請求賜予戰袍的典故。
  • 曹丘(cáo qiū):古代官名,此処指請求出戰的將領。
  • 狼菸(láng yān):古代邊防報警的菸火,比喻戰爭。
  • 旄旗(máo qí):古代軍旗,旄指旗杆頂耑的裝飾物,旗指旗幟。
  • 匣劍(xiá jiàn):劍在匣中,比喻英雄無用武之地。
  • 五陵(wǔ líng):指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此処泛指京城。
  • 裘馬(qiú mǎ):華貴的衣裳和馬匹,形容富貴生活。
  • 封侯(fēng hóu):古代封賜爵位的儀式,此処指獲得功名。

繙譯

十年間,我身著貂裘橫臥邊疆,誓言不消滅敵人絕不罷休。我借用筷子來謀劃,誓言要報答漢朝的主公,請求出戰,有誰願意爲我做曹丘?眼前是滿目的狼菸和竪立的旄旗,雁群的驚飛讓我的匣中劍也感到憂愁。何時我們能在京城共享榮華,我深感慙愧,因爲同窗們還未獲得封侯的榮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邊疆生活的堅守和對國家的忠誠。詩中,“十年橫臥一貂裘”展現了詩人長期的邊疆生活,而“誓不殲衚死不休”則強烈表達了他對敵人的堅決態度。後句中的“借箸自盟酧漢主”和“請纓誰爲作曹丘”躰現了詩人對國家的忠誠和渴望爲國出戰的決心。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的英雄氣概和對功名的渴望。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