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蔡醫士赴武昌

十年京國風塵舊,五月沅湘草閣涼。 抱病儒冠羞短鋏,逃名高士襲青囊。 雲生石峒攀瑤草,月照丹爐檢祕方。 早晚看君多感慨,誰憑天下起痍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京國:京城,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和勞碌。
  • 沅湘:指湖南的沅江和湘江流域,泛指湖南地區。
  • 草閣:簡陋的居所。
  • 儒冠:古代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或讀書人。
  • 短鋏:短劍,這裏比喻武力或武職。
  • 逃名:逃避名聲,指不追求名利。
  • 青囊:古代醫生用來裝藥的布袋,代指醫術。
  • 石峒:山洞。
  •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比喻珍貴或美好的事物。
  • 丹爐:煉丹用的爐子,這裏指煉藥。
  • 痍瘡:創傷,比喻社會的疾苦。

翻譯

在京城度過了十年的風塵歲月,五月時在湖南的簡陋居所感到涼意。 身爲儒生卻抱病在身,羞於提及武力之事,逃避名聲而專注於醫術。 雲霧繚繞的山洞中尋找珍貴的瑤草,月光照耀下的煉藥爐旁檢查祕方。 早晚間看着你,心中多有感慨,誰能夠憑藉天下之力治癒社會的創傷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京城與湖南的生活對比,表達了對醫術的尊重和對社會疾苦的關切。詩中「儒冠」與「短鋏」的對比,體現了詩人對文武之道的不同態度,而「青囊」、「瑤草」、「丹爐」等意象則展現了醫者的高尚與神祕。結尾的「痍瘡」寓意深刻,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深切憂慮。

張子翼

張子翼,字汝臨,號事軒。瓊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亞魁。授武昌縣教諭,升廣西陸川知縣。在任五年,祀名宦。歸田後閉門課子,與海瑞、王弘誨詩簡往來,傳爲韻事。有《事軒摘稿》。《海南叢書》第五冊有傳。張子翼詩,以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書局印行之《海南叢書》第五冊《張事軒摘稿》爲底本,校以明陳是集《溟南詩選》所錄張子翼詩。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