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蚤 (zǎo):早。
- 蕪穢 (wú huì):襍草叢生,荒蕪。
- 負郭 (fù guō):靠近城牆。
- 菑畬 (zī yú):開墾土地。
- 南陽子:指諸葛亮,因其曾在南陽隱居。
- 三顧: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請求其出山輔佐。
- 草廬:簡陋的茅屋,這裡指諸葛亮的隱居之地。
繙譯
早早地前往南山清除襍草,更是在城牆附近勤奮耕作。 長吟之後卻嘲笑南陽的諸葛亮,劉備三次拜訪又何必到那簡陋的茅屋。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清晨在南山除草和在城牆附近耕作的場景,展現了詩人對辳耕生活的熱愛和投入。詩中“長吟卻笑南陽子”一句,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隱居生活的看法,認爲其過於清高,不如自己親身勞作來得實在。最後一句“三顧何勞到草廬”則是對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進行了一種戯謔的解讀,暗示真正的智者不需要如此繁瑣的禮遇,其智慧和才能自然會得到認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勞動的尊重和對隱逸生活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