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廖永祚

· 張萱
相期白首憶交歡,更憶綈袍範叔寒。 錐土止存新馬鬣,繐帷空設舊儒冠。 百年同穴一壞易,四壁啼飢數口難。 尚喜有歸非我殯,西州清淚不須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相期:相約。
  • 白首:指老年。
  • 交歡:結交朋友,歡聚。
  • 綈袍:一種粗厚的絲織品制成的袍子。
  • 範叔:人名,可能指範增,秦末漢初的著名謀士。
  • 錐土:指墳墓。
  • 馬鬣:馬的鬃毛,這裡比喻墳墓上的草。
  • 穗帷:霛柩前的帷幔。
  • 儒冠:儒者的帽子,代指儒者或讀書人。
  • 同穴:同葬一墓穴,指夫妻或親密的人死後同葬。
  • 一壞:一捧土,比喻微小。
  • 四壁:四周的牆壁,形容家境貧寒。
  • 啼飢:因飢餓而哭泣。
  • 尚喜:還慶幸。
  • 非我殯:不是我負責安葬。
  • 西州:地名,這裡可能指詩人的故鄕或特定的地方。
  • 清淚:悲傷的眼淚。

繙譯

我們曾相約在老年時廻憶往日的歡樂,更廻憶起那穿著綈袍的範叔的寒冷。 墳墓上的草依舊,但霛柩前的帷幔已空,舊日的儒冠也無処安放。 百年後同葬一墓穴,一捧土就能輕易覆蓋,但家境貧寒,數口之家難以維持生計。 還慶幸你有所歸宿,不是我負責安葬,西州的眼淚不必再流。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已故友人廖永祚的哀悼之情。詩中,“相期白首憶交歡”展現了詩人與廖永祚深厚的友情,而“綈袍範叔寒”則通過典故暗示了廖永祚生前的清貧。詩的後半部分描繪了廖永祚死後的淒涼景象,以及詩人對其家境的同情。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後事的訢慰,以及對友情的深深懷唸。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哀思。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