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行旌:古代官員出行時儀仗中的旗幟,這裏指代官員的行程或旅程。
- 琴尊:琴與酒,常用來象徵文人的雅緻生活。
- 把臂:握手,表示親密或重逢的喜悅。
- 公署:官方的辦公場所。
- 拂塵:古代用來拂去塵埃的工具,這裏比喻詢問旅途中的情況。
- 東山:古代常用來指隱居或遊玩的地方。
- 五嶽:中國古代五大名山的總稱,包括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
- 屐齒:木屐的齒,這裏指代行走的痕跡。
翻譯
綠蔭茂密,雨後天晴,偶然從江外歸來,結束了旅程。 離開時,花鳥似乎都爲長別而愁,如今,琴酒重聚,重訂舊日盟約。 握手相迎,不談公務,先拂去塵埃,詢問旅途中的情況。 東山的遊玩,五嶽的遊歷,想必你已走遍,料想那些山川間的足跡已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友人從遠方歸來的情景,通過「綠蔭森森」和「雨乍晴」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詩中「去時花鳥愁長別,今日琴尊訂舊盟」巧妙對比了離別時的愁緒與重逢時的喜悅,表達了深厚的友情。結尾的「東山五嶽知遊遍,料得山川屐齒輕」則展現了友人遊歷的廣泛,同時也隱含了對友人旅途經歷的羨慕與讚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雅緻的生活情趣和對友情的珍視。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
張嗣綱的其他作品
- 《 七星巖 》 —— [ 明 ] 張嗣綱
- 《 秋日同劉扶陽江毓真集江潮淙館賞白瑞蓮 》 —— [ 明 ] 張嗣綱
- 《 和歐陽昆季連夜明月入座之作 》 —— [ 明 ] 張嗣綱
- 《 別友 》 —— [ 明 ] 張嗣綱
- 《 和見螢步韻 》 —— [ 明 ] 張嗣綱
- 《 端陽日招四弟歸莊飲節 》 —— [ 明 ] 張嗣綱
- 《 秋日蕭太史招飲七星巖 》 —— [ 明 ] 張嗣綱
- 《 送戴鳶浚蒞任白沙右軍 》 —— [ 明 ] 張嗣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