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與王伯純登蜀崗

帝子樓前紫翠分,廣陵秋色起氤氳。 泉涵巴蜀千年月,樹入荊吳萬里雲。 宋玉登臨仍送客,魏牟流落豈忘君。 明年五嶽予真往,子有音書當遠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 蜀崗:地名,位於今四川省。
  • 帝子樓:指古代帝王子女所居之樓,此處可能指蜀崗上的建築。
  • 紫翠:紫色和翠綠色,形容景色美麗。
  • 廣陵:古地名,今江蘇省揚州市。
  • 氤氳:yīn yūn,形容煙霧或雲氣濃郁。
  • :包含,涵蓋。
  • 巴蜀:指古代的巴國和蜀國,即今四川地區。
  • 荊吳:指古代的荊州和吳國,荊州大致在今湖北一帶,吳國在今江蘇一帶。
  • 宋玉: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此處可能指詩人自己。
  • 魏牟:戰國時期魏國的公子牟,此處可能指詩人自己。
  • 流落:指漂泊在外。
  • 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翻譯

在重陽節這天,我與王伯純一同登上蜀崗。 帝子樓前的景色分外美麗,廣陵的秋色也顯得格外濃郁。 這裏的泉水似乎蘊含着巴蜀千年的月光,樹木則伸入了荊吳萬里的雲端。 我如同宋玉一般,雖在此登高卻仍要送別客人,又如魏牟那樣,雖流落他鄉卻不忘君王。 明年我將前往五嶽,那時你的音信應當能遠傳至此。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帝子樓」、「廣陵秋色」等意象展現了蜀崗的壯麗景色。詩中融入了對歷史人物宋玉和魏牟的引用,表達了詩人雖身處異鄉,但心繫故國和君王的情懷。結尾處提到「明年五嶽予真往」,預示了未來的行程,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音信的期待,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