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冀紀行十四首荊山

· 徐賁
土谷既深入,高山復㠝岏。 微徑才百尺,下轉十八盤。 俯臨澗壑險,勢陡不可看。 亂石鬥磊砢,置足恐不安。 長鑱那可託,藤蔓無由攀。 寸步每千慮,舉動如蹣跚。 心膽掉欲碎,毛髮亦爲寒。 戰兢尚未足,何暇發慨嘆。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土谷:指山谷。
  • 㠝岏(cuán wán):形容山勢險峻。
  • 微徑:狹窄的小路。
  • 十八盤:形容山路曲折陡峭。
  • 澗壑:山澗和溝壑。
  • 磊砢(lěi luǒ):形容石頭堆積的樣子。
  • 長鑱(chán):古代一種長柄的農具。
  • 藤蔓:藤本植物的枝蔓。
  • 蹣跚(pán shān):走路不穩的樣子。
  • :搖動,顫抖。
  • 戰兢:恐懼,顫抖。

翻譯

我深入山谷,面對的是險峻的高山。一條狹窄的小路只有百尺長,卻要轉過十八個彎。低頭看去,山澗和溝壑險峻異常,形勢陡峭得讓人不敢直視。亂石堆積,腳下的路讓人擔心不安。長柄的農具無法依託,藤蔓也無法攀爬。每走一步都需千般考慮,行動起來像是在蹣跚。心膽顫抖得幾乎要碎裂,連毛髮都感到寒冷。恐懼顫抖還不足以形容,哪有時間發出慨嘆。平生行走的心思,到今天才知道有多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晉冀地區行進時的艱難經歷。通過「土谷」、「高山」、「微徑」、「十八盤」等詞語,生動地勾勒出了山路的險峻和行走的困難。詩中「寸步每千慮,舉動如蹣跚」表達了作者在險峻山路上的小心翼翼和行動的艱難。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行路難的主題,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視。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