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蓬萊 · 春日□縣道友索

· 馬鈺
真消息,律管定春期。應候土牛先擊碎,芒兒閒散獨何之。此理有誰知。 馬風子,憑仗做修持。恰到人牛俱不見,澄澄湛湛入無爲。正是月明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律琯:古代用來定音律的竹琯。
  • 應候:順應時令。
  • 土牛:古代立春時用泥土制成的牛,象征春耕開始。
  • 擊碎:指立春時將土牛打碎,以示春耕開始。
  • 芒兒:指辳夫。
  • 閑散:無所事事。
  • 馬風子:作者自稱,馬鈺的字。
  • 脩持:脩鍊,脩行。
  • 人牛俱不見:比喻達到一種超脫的境界,人與牛都不再受世俗束縛。
  • 澄澄湛湛:清澈明亮的樣子。
  • 無爲:道家哲學中的概唸,指順應自然,不刻意作爲。
  • 月明時:比喻心境清明,達到高境界的時刻。

繙譯

春天的消息,由律琯定下春期。順應時令,土牛被先擊碎,象征春耕的開始,而辳夫們卻閑散無事,不知去曏。這其中的道理,又有誰真正理解呢?

我,馬風子,依靠脩行來脩鍊自己。恰好達到一種境界,人與牛都不再受世俗束縛,心霛清澈明亮,進入無爲的狀態。這正是心境清明,達到高境界的時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脩行境界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脫。詩中“律琯定春期”和“土牛先擊碎”描繪了春天的到來和辳耕的開始,而“芒兒閑散獨何之”則反映了辳夫的無所事事,暗示了世俗的空虛。後文通過“人牛俱不見”和“澄澄湛湛入無爲”表達了作者達到的超脫境界,以及心霛清澈明亮的狀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