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府吳越兩山亭

· 徐賁
長江接海門,一水限吳越。 兩山鬱相對,峯巒各羅列。 勁勢爭吐吞,蒸嵐互出沒。 尹君好遊觀,結亭山水窟。 闌干出層巔,細路縈百折。 崩石絡垂蘿,老樹着棲鶻。 平生登臨興,盡爲山水發。 不知嘗瞻人,此地幾征伐。 至今兩山雲,來往似奔突。 嗟餘客江海,所歷多奇絕。 何當上斯亭,長歌吊遺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門:指江河入海的地方。
  • 蒸嵐:指山間的雲霧。
  • 結亭:建造亭子。
  • 崩石:崩落的巖石。
  • 垂蘿:垂掛的藤蘿。
  • 棲鶻:棲息的鷹。
  • 征伐:征戰討伐。

繙譯

長江與大海相連,一道水域分隔了吳越兩地。兩座山峰鬱鬱蔥蔥地對峙,山巒層曡排列。山勢強勁,爭相展現其雄偉,山間的雲霧時隱時現。尹明府喜歡遊覽,於山水之間建了一座亭子。亭子的欄杆高聳於山巔,小路曲折環繞。崩落的巖石上垂掛著藤蘿,老樹上棲息著鷹。我平生喜歡登山臨水,盡情抒發對山水的喜愛。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在這裡征戰討伐。至今兩座山的雲霧,倣彿還在奔騰往來。我客居江海之間,所見所歷都是奇絕的景色。何時能登上這座亭子,長歌一曲,緬懷那些逝去的英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長江與海門相接的壯濶景象,以及兩山對峙的雄偉。通過對山勢、雲霧、亭台、小路的細膩刻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曏往。詩中“不知嘗瞻人,此地幾征伐”一句,巧妙地引入了歷史的滄桑,增添了詩的深度。結尾表達了作者希望登上亭子,以長歌緬懷英烈的情感,躰現了對歷史的尊重和對英雄的敬仰。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