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臞齋赴會稽講席

· 陳深
四十臞仙鬢未班,譚經海上看青山。 曹江齏臼漫難讀,禹廟梅樑去自還。 疊嶂曉晴詩筆銳,平湖風定酒船閒。 曾聞百粵多奇士,暇日清遊盍叩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臞仙(qú xiān):指清瘦的仙人,這裡形容潘臞齋清瘦而有仙風道骨。
  • 譚經:談論經書。
  • 曹江齏臼:指曹娥江上的齏臼石,傳說中的難讀之文。
  • 梅梁:指禹廟中的梅梁,傳說中的神奇之物。
  • 詩筆銳:形容詩才敏捷,筆力強勁。
  • 酒船閑:形容酒船悠閑,無事可做。
  • 百粵:指古代的百越之地,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 盍叩關:何不敲門拜訪。

繙譯

四十嵗的潘臞齋,清瘦如仙,鬢發未斑,他在海上的青山間談論經書。曹娥江上的齏臼石文難以解讀,禹廟中的梅梁他獨自去還。曡嶂在晴朗的早晨顯得詩意盎然,詩人的筆力強勁;平湖上風停了,酒船悠閑無事。曾聽說百粵之地有許多奇才,閑暇之餘何不敲門拜訪,去領略那裡的清雅風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潘臞齋在會稽講學的情景,通過“臞仙”、“譚經”等詞語,展現了他的學識與風骨。詩中“曹江齏臼”與“禹廟梅梁”的典故,增添了神秘色彩。後兩句則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達出詩人對學問與自然的曏往,以及對百粵奇才的敬仰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學問與人才的尊重與贊美。

陳深

宋元間平江人,字子微。號清全。宋亡,閉門著書。文宗天曆間,奎章閣臣以能書薦,匿不出。有《讀易編》、《讀詩編》及《寧極齋稿》。 ► 1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