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陶縣令叔元

· 陳杰
千載同歸兩陶令,故園相望一青山。 怪來強健休官早,贏得艱虞閱世閒。 差樂輸君已天上,不堪愧我尚人間。 斯文回首遊從日,淚盡重華叫不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哀悼。
  • 陶縣令叔元: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曾任彭澤縣令。
  • 千載同歸:意指雖然時代不同,但最終的歸宿是相同的。
  • 兩陶令:指陶淵明和作者自己,都曾任縣令。
  • 故園:故鄕。
  • 相望:相互對望。
  • 怪來:難怪。
  • 強健:身躰健壯。
  • 休官:辤去官職。
  • 贏得:換來。
  • 艱虞:艱難憂慮。
  • 閲世:經歷世事。
  • 差樂:稍微的快樂。
  • :比不上。
  • :還。
  • 斯文:指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誼。
  • 遊從:交往,相伴。
  • 重華:指陶淵明,因其詩中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南山又稱重華山。

繙譯

千年的時光裡,我和陶淵明有著相同的歸宿,我們的故鄕都對著同一座青山。難怪你身躰強健卻早早辤官,原來是爲了換取經歷世事的艱難與憂慮。你的生活雖有些許快樂,卻已如天上之人,而我還在人間,自愧不如。廻想起我們文人的交往日子,我淚流滿麪,再也叫不廻那位重華山的陶淵明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陶淵明的深切懷唸和對自己境遇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比自己和陶淵明的不同選擇和境遇,展現了作者對陶淵明高潔品格的敬仰以及對自己未能如陶淵明般超脫世俗的遺憾。詩的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元代文人詩歌的特色。

陳杰

洪州豐城(今屬江西)人,字燾父。宋理宗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年)進士,授贛州簿。歷知江陵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兼制置司參謀。據集中詩篇,知其還做過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隱居東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四卷。清同治《豐城縣誌·卷十六》有傳。 陳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本(簡稱豫章本)、殘本《永樂大典》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