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引蔓牽藤:形容葡萄藤蔓的延伸和纏繞。
- 扶驪剔蚌:扶驪,指扶持驪龍,即黑龍;剔蚌,指從蚌殼中取出珍珠。這裡比喻從葡萄中提取精華。
- 出風流:表現出優雅和風採。
- 三千龍女:比喻衆多的美麗女子。
- 拋珠珮:拋下珠寶珮飾,表示不拘小節,自由自在。
- 一個儒生:指一個讀書人,這裡可能指畫家本人。
- 擁碧油:擁,擁有;碧油,綠色的油彩,這裡指畫家的畫具。
- 莫是:莫非,難道。
- 前生封即墨:即墨,古地名,這裡用作比喻,意指前世可能被封爲即墨侯,即墨侯是古代對有功之人的封號。
- 便堪作酒博青州:便堪,就可以;作酒,指用葡萄釀酒;博,換取;青州,古地名,這裡指用葡萄釀的酒可以換取青州的土地或榮譽。
- 齊奴:指齊國的奴隸,這裡可能指普通人。
- 倘會:如果能夠理解。
- 清妍意:清新美好的意境。
- 免得紅裙逐翠樓:免得,以免;紅裙,指美麗的女子;逐,追隨;翠樓,華麗的樓閣,這裡指女子們追求奢華的生活。
繙譯
葡萄藤蔓在筆尖下延伸纏繞,如同扶持黑龍、從蚌殼中取出珍珠般,展現出優雅的風採。衆多美麗的女子拋下珠寶珮飾,自由自在,而一個讀書人則擁有著綠色的畫具。難道是因爲前世被封爲即墨侯,所以今世可以用葡萄釀酒來換取青州的榮譽?如果普通人能夠理解這清新美好的意境,就不必讓美麗的女子們追求奢華的翠樓生活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葡萄藤蔓的描繪,展現了葡萄的美麗與風流。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典故,如“引蔓牽藤”、“扶驪剔蚌”等,形象地描繪了葡萄的生長過程和從中提取精華的情景。同時,通過“三千龍女拋珠珮”與“一個儒生擁碧油”的對比,表達了對於自由與藝術的曏往。最後,詩人以葡萄釀酒換取青州榮譽的想象,寄托了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於奢華生活的批判。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與藝術的熱愛,以及對於簡樸生活的曏往。

陳普
宋福州寧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號石堂,又號懼齋。從韓翼甫遊。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開門授徒,四方及門者歲數百人。受聘主雲莊書院,又留講鰲峯、饒廣,在德興初庵書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衆。其學以真知實踐,求無愧於古聖賢而後已。有《周易解》、《尚書補微》、《四書句解鈐鍵》、《字義》等。
► 7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