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秋

· 陳普
蘆葦西風雁影孤,悽悽涼氣入郊墟。 鐵檠灼爍三更雨,道脈精微幾卷書。 潘鬢星霜愁發短,韓堂風露故交疏。 朝廷有道奎星顯,何苦蓬窗守蠹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蘆葦:一種生長在水邊的植物。
  • 西風:秋天的風。
  • 雁影孤:孤獨的雁影,象徵孤獨和離別。
  • 悽悽涼氣:寒冷而淒涼的氣息。
  • 郊墟:郊外的廢墟。
  • 鐵檠:鐵製的燈架。
  • 灼爍:閃爍,發光。
  • 三更雨:深夜的雨。
  • 道脈:指學問的傳承。
  • 精微:精細而深奧。
  • 幾卷書:幾本書,指學問。
  • 潘鬢星霜:指頭髮斑白,比喻年老。
  • 韓堂風露:指在韓愈的學堂中,風露象徵着學問的艱辛。
  • 故交疏:老朋友疏遠。
  • 朝廷有道:指國家政治清明。
  • 奎星顯:星象中的奎星明亮,象徵文運昌盛。
  • 蓬窗:簡陋的窗戶,指貧寒的生活環境。
  • 守蠹魚:守着被蟲蛀的書,比喻堅持學問。

翻譯

蘆葦在秋風中搖曳,孤獨的雁影劃過天際,郊外的廢墟中瀰漫着淒涼的氣息。鐵製的燈架上,燈光在三更的雨中閃爍,幾卷書裏蘊含着學問的精微道脈。頭髮斑白,愁思如霜,韓愈的學堂中風露交加,老朋友也漸行漸遠。國家政治清明,文運昌盛,何必守着簡陋的窗戶,堅持着被蟲蛀的書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通過蘆葦、雁影、廢墟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而孤獨的氛圍。詩中,「鐵檠灼爍三更雨」一句,既表現了深夜的靜謐,又暗含了學問的艱辛與孤獨。後句通過對「潘鬢星霜」和「韓堂風露」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友情疏遠的感慨。結尾處,詩人通過對「朝廷有道」和「奎星顯」的讚頌,表達了對國家文運昌盛的期望,同時也反映了自己對學問堅持的矛盾心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陳普

陳普

宋福州寧德人,字尚德,居石堂山,因號石堂,又號懼齋。從韓翼甫遊。宋亡,三辟本省教授,不起。開門授徒,四方及門者歲數百人。受聘主雲莊書院,又留講鰲峯、饒廣,在德興初庵書院尤久。晚居莆中十八年,造就益衆。其學以真知實踐,求無愧於古聖賢而後已。有《周易解》、《尚書補微》、《四書句解鈐鍵》、《字義》等。 ► 766篇诗文

陳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