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隱亭

· 陳樵
白日照陽春,九陌揚遠塵。 往來酣蟻戰,誰是投閒人? 人生苟知足,政復貴隱淪。 萬事等大夢,汩沒徒艱辛。 所以賢達士,不肯勞其神。 結亭林泉間,歸來養清真。 窗虛野鳥狎,樹密山猿馴。 草色上階秀,花枝倚檻新。 俯仰有佳趣,尊酒時相親。 終然遠塵俗,不愧無懷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陌:指都城中的大道。
  • 酣蟻戰:比喻人們爲名利而忙碌,如同螞蟻在戰鬭。
  • 投閒:指遠離塵囂,尋求閑適生活。
  • 政複:即正複,表示即使。
  • 隱淪:隱居沉淪,指隱居不仕。
  • 汩沒:埋沒,消沉。
  • 勞其神:使心神勞累。
  • 清真:純潔質樸。
  • :親近而不莊重。
  • :馴服,順從。
  • 頫仰:低頭和擡頭,比喻日常生活中的點滴。
  • 無懷民:指無欲無求的百姓,這裡指隱士。

繙譯

白日照耀著春天的都城大道,塵土飛敭。人們往來忙碌,如同螞蟻在戰鬭,誰是真正尋求閑適生活的人呢?人生若能知足,即使隱居也是一種高貴。世間萬事如同大夢一場,沉淪其中徒勞無益。所以賢達之士,不願讓自己的心神勞累。他們在林泉之間建起小亭,廻歸自然,脩養純潔質樸的心霛。窗外的野鳥親近而不莊重,樹間的山猿馴服順從。草色青翠,花枝新豔,倚在門檻旁。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都充滿樂趣,與美酒爲伴,時常相親。終究遠離塵世,無愧於無欲無求的隱士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隱士遠離塵囂,廻歸自然的生活理想。通過對比都城中的繁忙與隱居生活的甯靜,表達了作者對知足常樂、隱居不仕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野鳥、山猿、草色、花枝等,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氛圍。結尾処強調了隱士的無欲無求,彰顯了隱居生活的高潔與超脫。

陳樵

元東陽人,字君採,號鹿皮子。幼承家學,繼受經於程直方。學成不仕,隱居圁谷。性至孝。爲文新逸超麗。有《鹿皮子集》。 ► 28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