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衲:指僧侶。
- 武康:地名,今屬浙江省德清縣。
- 楊庵:寺廟名。
- 太常:古代官名,掌管宗廟禮儀。
- 禪宮:指佛教寺廟。
- 墓墟:墳墓遺址。
- 香炷:供奉佛像的香。
- 百嶂:形容山峯重疊。
- 僧居:僧人居住的地方。
- 鼓鍾:寺廟中的鐘鼓,用於報時或舉行儀式。
- 高秋:深秋。
- 樓閣:寺廟中的建築。
- 劫火:佛教用語,指世界毀滅時的火災,這裏比喻戰火或災難。
- 封禺:山名,在浙江省德清縣。
- 一錫:僧人用的錫杖,這裏代指僧人。
- 空虛:天空。
翻譯
這首詩是徐賁送別一位僧人前往武康的楊庵所作。詩中提到僧人將去的地方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禪宮,那裏有四時不斷的佛供香火,百嶂松風中僧人居住。儘管鼓鐘聲在深秋之外隱約可聞,樓閣名存實亡,經歷了劫火餘生。詩人表示,雖然封禺山色已遠,但仍期待着僧人一錫度空,繼續他的修行之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僧人前往武康楊庵的情景,通過對禪宮、香炷、松風等意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莊嚴的佛教氛圍。詩中「鼓鐘聲隱高秋外」與「樓閣名存劫火餘」形成對比,既展現了寺廟的歷史滄桑,也隱喻了僧人修行的不易。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僧人未來旅途的祝願和期待,體現了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對僧侶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