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莊公年過七十以詩爲壽

· 陳孚
北嶽開蔥舊,中朝列艾厖。 聲猷今第一,氣量古無雙。 乙夜陪宸蹕,丁年擁帥幢。 扈龍踰瀚海,躍馬渡岷江。 善化行鄘?,威名振冉駹。 儀曹尊北府,亞相式南邦。 鳩扈敦農稼,烏臺戢吏?。 諫租寬杼軸,議戰偃矛鏦。 霄漢常騰鶚,郊原不吠尨。 信知天有柱,始覺水無洚。 焜耀青藜杖,穹窿碧瑣窗。 清弦調大呂,巨茟奮長槓。 奧學蠡難測,雄詞鼎可扛。 富惟儲古帖,老不廢寒釭。 教義燕山竇,遺安峴首龐。 一門風穆穆,百世澤淙淙。 喜見麟垂紱,還斟蟻泛缸。 佔熊符舊兆,飛鶴度新腔。 晴雪浮籩豆,春風扇柷椌。 僕雖慚駑鈍,公每念愚惷。 礦喜洪壚鑄,鍾容寸筳撞。 陳蕃猶下榻,張籍已收瀧。 願繼周南雅,長歌福祿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北嶽:指恆山,五嶽之一,位於今山西省。
  • 蔥舊:指山上的古樹,蔥鬱古老。
  • 中朝:指朝廷。
  • 艾厖:指年老而有威望。
  • 聲猷:聲望和功績。
  • 乙夜:指深夜。
  • 宸蹕:皇帝的車駕。
  • 丁年:壯年。
  • 帥幢:軍隊的旗幟,代指軍權。
  • 扈龍:隨從皇帝的龍旗。
  • 瀚海:指沙漠。
  • 岷江:長江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位於四川省。
  • 善化:善於教化。
  • 鄘?:古代地名,指周朝的都城。
  • 威名:威望和名聲。
  • 冉駹:古代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
  • 儀曹:古代官名,掌管禮儀。
  • 北府:指北方的重要官署。
  • 亞相:次於丞相的官職。
  • 南邦:指南方的國家或地區。
  • 鳩扈:古代官名,掌管農業。
  • 農稼:農業和種植。
  • 烏臺:指御史臺,古代監察機構。
  • 吏?:指官吏的貪污腐敗。
  • 諫租:勸諫減輕賦稅。
  • 杼軸:織布機,比喻國家經濟。
  • 偃矛鏦:停止戰爭,使兵器休息。
  • 霄漢:天空。
  • :一種猛禽,比喻英才。
  • 郊原:郊外的平原。
  • :多毛的狗,比喻惡人。
  • 天有柱:比喻國家的穩固。
  • 水無洚:水不氾濫,比喻國家安定。
  • 焜耀:光輝燦爛。
  • 青藜杖:古代文人常用的柺杖。
  • 穹窿:天空。
  • 碧瑣窗:綠色的窗格。
  • 清弦:清脆的琴聲。
  • 大呂:古代音樂中的高音。
  • 巨茟:大筆。
  • 長槓:長杆,比喻書寫。
  • 奧學:深奧的學問。
  • 蠡難測:比喻深不可測。
  • 雄詞:雄壯的言辭。
  • 鼎可扛:比喻承擔重任。
  • 古帖:古代的書法作品。
  • 寒釭:寒燈。
  • 教義:教育原則。
  • 燕山竇:指燕山地區的竇氏家族,以教育著稱。
  • 遺安:遺留下來的安寧。
  • 峴首龐:指峴山之首的龐氏家族,以隱居著稱。
  • 風穆穆:風氣肅穆。
  • 百世澤:百代的恩澤。
  • 麟垂紱:麒麟佩戴的綬帶,比喻尊貴。
  • 蟻泛缸:螞蟻在酒缸中游動,比喻微小而忙碌。
  • 佔熊符:古代占卜用的熊形符。
  • 飛鶴度新腔:比喻新的氣象。
  • 籩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 柷椌:古代打擊樂器。
  • 駑鈍:愚鈍。
  • 愚惷:愚笨。
  • 洪壚:大火爐。
  • 寸筳撞:用小竹棍撞擊,比喻微小的力量。
  • 陳蕃:東漢時期的官員,以清廉著稱。
  • 下榻:留宿。
  • 張籍:唐代詩人,以文才著稱。
  • 收瀧:收納,接納。
  • 周南雅:《詩經》中的一部分,代表文雅。
  • 福祿降:福氣和祿位降臨。

翻譯

北嶽恆山上的古樹蔥鬱古老,朝廷中有年老而有威望的大臣。他的聲望和功績現在是第一,氣量之大古代無人能比。深夜陪伴皇帝的車駕,壯年時掌握軍權。隨從皇帝的龍旗穿越沙漠,躍馬渡過岷江。善於教化周朝的都城,威望和名聲震懾西南的少數民族。掌管禮儀的官員在北方官署尊貴,次於丞相的官職在南方國家受到尊敬。掌管農業的官員致力於農業和種植,御史臺抑制官吏的貪污腐敗。勸諫減輕賦稅,使國家經濟得以休息,停止戰爭,使兵器休息。天空常有英才飛翔,郊外的平原沒有惡人。確實知道國家穩固如天柱,國家安定如水不氾濫。光輝燦爛的青藜杖,綠色的窗格映襯着天空。清脆的琴聲調至高音,大筆揮灑書寫。深奧的學問難以測度,雄壯的言辭承擔重任。收藏古代的書法作品,老而不廢寒燈。教育原則如燕山竇氏,遺留下來的安寧如峴山龐氏。家族風氣肅穆,百代的恩澤源源不斷。喜見麒麟佩戴的綬帶,還斟酒螞蟻在酒缸中游動。占卜用的熊形符預示舊兆,飛鶴帶來新的氣象。祭祀用的器具上浮着晴雪,春風吹動古代打擊樂器。雖然我自愧愚鈍,但您總是念及我的愚笨。歡喜地看到大火爐鑄造,即使微小的力量也能撞擊。陳蕃依然留宿,張籍已經接納。願繼承《詩經》中的文雅,長久地歌唱福氣和祿位的降臨。

賞析

這首作品是對一位年過七十的野莊公的頌詞,讚美了他的聲望、功績、氣量以及對國家的貢獻。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和比喻,展現了野莊公的尊貴地位和深遠影響。通過對野莊公的讚美,詩人也表達了對國家安定和繁榮的祝願,以及對文化傳承的重視。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充滿了對長者的敬意和對國家的美好願景。

陳孚

元台州臨海人,字剛中,號勿齋。幼穎悟。世祖時以布衣上《大一統賦》,署爲上蔡書院山長,調翰林國史院編修,攝禮部郎中,隨樑曾使安南,還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爲建德路總管府治中。歷遷衢州、台州兩路,所至多善政。卒諡文惠。年六十四。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詩文不事雕。有《觀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