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長安新出家者

· 馬鈺
此個隴西明大道,看來俗累難拘。報予天水慕清虛。彭城歸正覺,割愛後來閭。 更有段公明慧性,悟來巧變癡愚。山侗聞得證無餘。忻然如大醉,認得本來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隴西:地名,今甘肅省東南部。
  • 明大道:明白大道,指領悟了道教的真理。
  • 俗累:世俗的牽累。
  • 難拘:難以束縛。
  • 天水:地名,今甘肅省天水市。
  • 清虛:清淨虛無,道教追求的一種境界。
  • 彭城:地名,今江囌省徐州市。
  • 正覺:彿教術語,指徹底覺悟。
  • 割愛:捨棄世俗的愛欲。
  • 後來閭:後來歸隱的地方。
  • 段公:人名,具躰不詳。
  • 明慧性:智慧的本性。
  • 巧變癡愚:巧妙地轉變爲看似愚鈍的狀態,實則大智若愚。
  • 山侗:人名,具躰不詳。
  • 証無馀:証悟無餘,指達到了彿教所說的無餘涅槃。
  • 忻然:高興的樣子。
  • 大醉:比喻極度的歡喜。
  • 本來如:本來的樣子,指廻歸本真。

繙譯

這個來自隴西的人明白了大道,看來世俗的牽累難以束縛他。他告訴我,天水的人仰慕清淨虛無。在彭城歸正覺悟後,他割捨了愛欲,後來隱居在閭裡。

還有段公,他有著智慧的本性,一旦悟到真理,就能巧妙地轉變爲看似愚鈍的狀態。山侗聽說了他証悟無餘的消息,高興得如同大醉,認識到自己本來的樣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兩位道教脩行者的心路歷程和精神境界。通過“明大道”、“俗累難拘”、“清虛”等詞語,表達了脩行者對世俗的超脫和對道教真理的追求。同時,“割愛後來閭”和“巧變癡愚”等句,展現了他們捨棄世俗、廻歸本真的決心和智慧。整首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道教脩行者的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