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贈兼善都水二首

· 郯韶
視草堂深近玉除,每從進講佩銀魚。 南宮晝漏通青瑣,東井金文煥石渠。 古篆久知通史籀,新詩端擬過黃初。 茂陵多病緣行事,惟待青冥薦《子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視草堂:指翰林院,因翰林院負責起草詔書,故稱「視草堂」。
  • 玉除:指宮殿的臺階,因臺階潔白如玉,故稱。
  • 進講:指向皇帝講解經史。
  • 佩銀魚:指佩戴銀製的魚形飾物,古代官員的一種標誌。
  • 南宮:指尚書省,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 晝漏:古代計時器,這裏指時間。
  • 青瑣:古代宮門上的一種裝飾,這裏指宮門。
  • 東井:星宿名,這裏可能指天文或占星。
  • 金文:指古代銅器上的銘文。
  • 石渠:指石制的書架,這裏指藏書之處。
  • 古篆:古代的篆書字體。
  • 史籀:古代字體之一,這裏泛指古代文字。
  • 黃初:三國時期魏國的年號,這裏可能指魏國的文學成就。
  •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這裏指漢武帝。
  • 青冥:指天空,這裏比喻朝廷或高位。
  • 《子虛》:漢代司馬相如的賦作,這裏指優秀的文學作品。

翻譯

在深邃的翰林院中,我接近玉石般的宮殿臺階,每次向皇帝講解經史時都佩戴着銀魚飾物。尚書省的白天時光通過青瑣宮門流逝,東井星宿的金文在石渠藏書處閃耀。我早已知曉古代篆書與史籀文字,新的詩作正模擬超越黃初時期的文學成就。由於忙於政務,我只能等待天空般高遠的朝廷推薦我的《子虛》之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翰林院的工作場景,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深厚瞭解和對文學創作的追求。詩中通過「視草堂」、「玉除」、「佩銀魚」等詞語,展現了作者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職責。同時,通過「古篆」、「史籀」、「黃初」等詞語,體現了作者對古代文字和文學的精深研究。最後,以「茂陵」、「青冥」、「《子虛》」作結,表達了對朝廷的期待和對文學成就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文人的學識與抱負。

郯韶

元湖州吳興人,字九成。號雲臺散史,又號苕溪漁者。慷慨有氣節。順帝至正中嘗闢試漕府掾,不事奔競,澹然以詩酒自樂。工詩。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