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葭灰:葭莩(jiā fú)之灰。古人燒葦膜成灰,置於律管中,放密室內,以佔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飛出,表示該節候已到。
- 中宵:半夜。
- 南枝:朝南的樹枝,因向陽生長,故先開花。
- 九重:九重天,指帝王所居處。
- 陰冰:陰冷的冰。
- 河源:河流的源頭。
翻譯
半夜忽然看到葭灰有了動靜,猜測朝南的樹枝應該有早開的梅花。四方的荒野便應該會有枯草變綠,帝王最先會感覺到凍結的雲散開。陰冷的冰塊不要堵塞向河流源頭,陽氣現在從地底下回轉回來。不曾想到好壞沒有固定的區分,卻擔憂蚊子的聲響又會變成雷聲。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冬至這個節氣展開。首聯通過觀察到葭灰的變化,推測出早梅已開,體現出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銳感知。頷聯描寫的四野枯草將綠和九重凍雲漸開,進一步烘托冬至時的氣候變化和一種生機即將萌動的景象。頸聯強調了陰陽的轉換,陽氣歸來。尾聯則透露出一種對未來變化無常的感慨,同時以蚊響比喻不安定的因素。整體意境充滿對自然和時節交替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自然規律和時令變化的思考,以及對未來的一絲隱憂和不確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