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裏鞦韆。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名句
譯文
入春來不知耗費多少買花錢,一天天沉醉在西湖湖邊。玉驄馬熟識逛西湖的路,昂首嘶鳴走過酒樓樓前。紅杏芳香中簫鼓震天轟響,綠楊婆娑樹影裏歡盪鞦韆。
春風十里路上麗人翩翩,滿頭的花朵把雲鬢壓偏。夕陽西下畫船載着春光歸去,未盡遊興全付與湖水湖煙。明日還要帶殘存的醉意,到湖上小路尋找遺落的花鈿。
注釋
風入松:古琴曲有《風入松》,唐僧皎然有《風入松歌》,調名源於此。詞牌名。有雙調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六字四體,平韻。
一春:整個春天。
長費:指耗費很多。
買花錢:舊指狎妓費用。
玉驄(cōng):毛色青白相間的馬。
驕:馬壯健。
沽酒:從市上買來的酒;買酒。
簫鼓:簫與鼓。泛指樂奏。
鬢雲:形容髮髻濃黑如雲。
殘醉:酒後殘存的醉意。
花鈿:女子頭飾。用金翠珠寶製成的花形首飾。
序
此詞描繪了南宋都城臨安西湖遊春圖。上片以“日日醉”總攬遊湖情興,又借玉驄之“慣識”西湖路,映襯詞人日日遊湖,以至到了人馬融一的境地。自“紅杏”二句至下片“暖風”四句敘寫西湖遊春景象。“畫船”二句寫暮色中畫船載着春光歸去,未盡的情致都留給湖面上的霧氣嵐煙,詞人彷彿醉入湖光春色中,將酒醉昇華爲景醉和情醉交融的境界。“明日”二句承“日日醉”而設想明日之遊,以花邊買醉起,以扶醉尋花結,可謂“善救首尾者也。”
賞析
詞篇由描寫詞人的自我形象開頭。這裏雖然沒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長費”“日日”“醉”等詞語卻傳達了作者對西湖的無比留戀:“玉驄”兩句寫馬,然而馬的“慣識”是由於人的常來,馬的“驕嘶”是由於人的愜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馬寫人,再因人寫湖,最後達到了人與境、情與景的高度融合。總之,開頭四句是用作者濃烈的情緒感染讀者,使人對西湖產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嚮往,因此下文描寫的遊湖盛況,也就預先被蒙上了一層美的面紗。再說,詞人、玉驄、酒樓都是西湖遊樂圖的組成部分,因之這四句所表現的詞人情致有以小見大的作用,並使詞篇“起處自然馨逸”(明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評)。
“紅杏”以下四句是遊樂圖的主體。這裏僅僅二十餘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極豐富的:有繁盛的紅杏,濃密的綠柳,如雲的麗人;有抑揚的簫鼓,晃盪的鞦韆,漂亮的簪花;有氤氳的香氣,和暖的春風。——作者抓住了西湖遊春的熱點,濃墨渲染,爲讀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機,詞人旺盛的遊興,也藉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畫船”兩句爲暮歸圖,是遊樂的尾聲。在這裏,作者把“春”寫成有形有質、可取可載的物事,不僅使詞句貼切生動,也寫出了西湖春天的特色:春在遊舟中。“餘情付湖水湖煙”,在熱鬧濃烈之後補充幽悄淡遠,在載春歸去的滿足之後補充餘情,表現的是西湖的另一面目和作者遊興中高雅的一面。人去湖空,論理詞篇也該收尾了。不料作者別出心裁,反以來日之事相期,收得別緻而又耐人尋味,也更加突出了當日之盡興歡樂。“重扶殘醉”是說前一日醉得很深,隔日餘醉尚不解。不過到底是酒醉呢,還是景醉呢,還是情醉呢,還是三者兼而有之,讀者可以自己判斷。這一句的原文作“明日再攜殘酒”,是一個尚未解褐的太學生清寒瀟灑、忘情山水的性格的反映,未必不工,只是沒有高宗那種皇帝派頭就是了。
這首詞受前人喜愛,還有一個原因是詞風香豔綺麗,情致濃而近雅。在我國文學史上,詞,很長一個階段是作爲歌館酒筵間的佐料而存在的。因此舊日的詞人們,對於香麗流美型的詞風就有着特殊的偏愛。
這首詞的結構也頗別緻,歸納言之,大約有三個特點:一、完整。從概說醉心西湖敘起,次寫玉驄近湖,繼寫全天遊況,再寫畫船歸去,終以來日預期,可謂嚴密得滴水不漏。二、分片。根據填詞的通常規矩,前後兩片總應有個分工。《古今詞論》引毛稚黃的話說:“前半泛寫,後半專敘,蓋宋詞人多此法。”但是這首詞上下兩片的意思是成一個整體的,過片的地方不僅沒有大的轉折,反而同前半闋的後兩句結合得更緊。三、照應。比如:“日日醉湖邊”之與“明日重扶殘醉”,“玉驄”之與“畫船”,“西湖路”之與“陌上”,“花壓鬢雲偏”之與“花鈿”等等。這種結構形式的選用,使得詞中所描繪的西湖遊樂圖更加渾然一體密不可分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驄(cōng):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
- 沽酒:買酒。
- 麗人天:指麗人出遊的美好時光。
- 花鈿(diàn):用金翠珠寶等製成的花朵形首飾。
翻譯
整個春天都在花費買花的錢,天天沉醉在西湖邊。我那心愛的玉驄馬,它早已熟悉了西湖的路徑,昂首嘶鳴着輕快地經過賣酒的樓前。紅杏散發着陣陣芬芳,其中傳來簫鼓演奏的音樂聲;綠楊婆娑的樹影裏,美麗的女子在歡快地蕩着鞦韆。 溫暖宜人的春風,吹拂着十里長堤,這正是麗人們出遊的好時節,頭上的花兒壓得鬢髮都傾斜了。華麗的畫船滿載着美好的春光而歸,我把心中餘下的情思都託付給湖水和湖面上縹緲的煙霧。明天,我還要帶着殘留的醉意,再來這湖邊小路尋覓美人遺落的花鈿。
賞析
這首詞描繪出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春日西湖遊樂的美好場景。上闋寫西湖的熱鬧遊樂,「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直接點明賞春遊樂的豪興。「玉驄慣識西湖路」寫馬都熟悉路徑,側面體現遊湖的頻繁。「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裏鞦韆」用視聽結合的手法,展現西湖邊花紅柳綠、音樂迴盪、人們歡樂遊樂的明快畫面。 下闋着重寫遊湖女子的嬌豔和遊後的餘情。「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細膩地勾勒出女子的美麗姿態。「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將美好春光具象化,又借景抒情,寄託對西湖春光的留戀。「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進一步表達對西湖遊玩的念念不忘,還帶有一絲浪漫的遐想。整首詞筆調輕快,語言華麗,生動呈現出南宋時期西湖遊樂的繁榮熱鬧景象,同時流露出詞人對這種美好生活的陶醉與嚮往 。
俞國寶
俞國寶,字不詳,號醒庵。江西撫州臨川人。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著名詩人之一。國寶性豪放,嗜詩酒,曾遊覽全國名山大川,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錦詞佳篇。著有《醒庵遺珠集》10卷。約宋寧宗慶元初前後在世。孝宗淳熙間爲太學生。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