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 西山
崇巒雨過碧瑤光。花木遞幽香。青冥杳靄無塵到,比龍宮、分外清涼。霽景一樓蒼翠。薰風滿壑笙簧。
不妨終日此徜徉。宇宙總俳場。石邊試劍人何在,但荒煙、蔓草迷茫。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樹杪斜陽。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崇巒(chóng luán):高大的山巒。
- 碧瑤光:形容山巒經過雨後呈現出的青綠色的美麗光澤 ,如同美玉散發的光芒。
- 杳靄(yǎo ǎi):雲霧縹緲的樣子。
- 青冥:指天空,這裏用來表示山間高遠、深邃的地方。
- 霽景(jì jǐng):雨後晴朗的景色。
- 薰風:和暖的南風。
- 笙簧:笙中有彈性的金屬發聲薄片,這裏比喻風聲如同笙簧演奏出的美妙樂音。
- 徜徉(cháng yáng):自由自在地徘徊、漫步。
- 俳場(pái chǎng ): 指戲臺,這裏用來比喻世界就像一個大的戲臺。
- 酹(lèi):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或敬神。
- 樹杪(shù miǎo):樹梢。
翻譯
高大的山巒在雨後閃耀着青綠色如美玉般的光澤,花木依次散發着清幽的香氣。高遠深邃之處雲霧縹緲,沒有一絲塵埃,比那龍宮還要格外清涼。雨後初晴,整座樓閣都籠罩在一片蒼翠之中。和暖的南風在山谷間吹拂,發出如同笙簧奏出的美妙樂音。 不妨一整天都在這裏自由自在地漫步,這天地就像是一個大的戲臺。當年在石邊試劍的人如今在哪裏呢?眼前只有荒涼的煙霧和蔓延的野草,一片迷茫。還是好好地將杯中芬芳的美酒灑在地上祭奠吧,再留住些許樹梢上將要落下的斜陽。
賞析
這首《風入松·西山》是秦觀的佳作。上闋開篇通過描繪雨後山巒的光澤、花木的幽香,以及山間高遠深邃之地的清涼,構建出一幅清新靜謐且充滿美感的畫面,讓人身臨其境感受西山之清幽。「霽景一樓蒼翠,薰風滿壑笙簧」更是細膩展現了雨後天晴的美景與宜人的風聲,富有畫面感與音樂美。 下闋作者思緒從眼前美景轉向對歷史的探尋與感慨。以「宇宙總俳場」將天地比作戲臺,寫出一種世事變幻、人生如戲的感慨。「石邊試劍人何在,但荒煙、蔓草迷茫」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追尋中,增添了滄桑之感,讓人對歲月流轉、人事消散的無奈有了深刻體驗。最後「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樹杪斜陽」兩句,通過灑酒祭奠與挽留斜陽的行爲,傳達出作者對時光的眷戀以及希望在這片刻美好中得到慰藉的心境。整首詞情景交融,借景抒懷,既有對自然風光的讚美,又有深沉的歷史感喟和人生思考,體現了秦觀詞清新自然又富有意蘊的風格特色 。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