駑驥

· 韓愈
駑駘誠齷齪,市者何其稠。 力小若易制,價微良易酬。 渴飲一斗水,飢食一束芻。 嘶鳴當大路,志氣若有餘。 騏驥生絕域,自矜無匹儔。 牽驅入市門,行者不爲留。 借問價幾何,黃金比嵩丘。 借問行幾何,咫尺視九州。 飢食玉山禾,渴飲醴泉流。 問誰能爲御,曠世不可求。 惟昔穆天子,乘之極遐遊。 王良執其轡,造父挾其輈。 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 駑駘謂騏驥,餓死余爾羞。 有能必見用,有德必見收。 孰云時與命,通塞皆自由。 騏驥不敢言,低徊但垂頭。 人皆劣騏驥,共以駑駘優。 喟余獨興歎,才命不同謀。 寄詩同心子,爲我商聲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駑駘(nú tái):劣馬。
  2. 齷齪(wò chuò):器量狹小;這裏指品質低下。
  3. :多。
  4. :償付,回報。
  5. 芻(chú):喂牲畜用的草。
  6. 騏驥(qí jì):駿馬。
  7. 絕域:極遠的地方。
  8. 自矜(jīn):自誇,自恃。
  9. 匹儔(pǐ chóu):同伴,伴侶;這裏指匹敵的對手。
  10. 嵩丘:嵩山;形容極高 。
  11. 咫尺(zhǐ chǐ):比喻距離很近。
  12. 玉山禾:傳說中玉山上的穀類。
  13. 醴泉(lǐ quán):甜美的泉水 。
  14. 御(yù):駕馭。
  15. 穆天子:周穆王 。
  16. 王良:春秋末年晉國的善御者 。
  17. 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繮繩。
  18. 造父:周穆王的御者,善駕馭車馬 。
  19. 輈(zhōu):車轅。
  20. 茫惚:模糊不清,茫然。
  21. 低徊:徘徊,流連。

翻譯

劣馬實在是品質低下,買它們的人卻那麼多。 力氣小好像容易控制,價錢便宜也很容易償付。 渴了喝一斗水,餓了吃一束草。 在大路上嘶鳴,看它那志氣好像綽綽有餘。 駿馬生在極遠的地方,自誇世上沒有能與它匹敵的。 但被牽進市場之門,路過的行人都不停留觀看。 問它價格多少,價值高如嵩山的黃金。 問它行程能有多遠,它能把九州大地視如咫尺。 餓了吃玉山的禾穀,渴了飲甘美的泉水。 問誰能駕馭它,世間難尋這樣的馭手。 從前周穆王曾乘坐駿馬,盡情地遠遊四方。 王良握着馬繮繩,造父握着車轅。 說起那些天外事,模糊渺茫令人憂愁。 劣馬對駿馬說,你就等着餓死,真讓我爲你羞慚。 有才能一定會被任用,有德行一定會被接納。 誰說命運與時運,人生的通達與閉塞其實都由自己掌控。 駿馬聽後不敢說話,只是垂頭喪氣地徘徊。 人們都認爲駿馬不好,都覺得劣馬更優。 我獨自感慨嘆息,才能與命運難以合拍。 把這首詩寄給志同道合的朋友,請爲我用商聲來歌謳。

賞析

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刻畫了駑駘(劣馬)和騏驥(駿馬)迥異的命運與形象。詩中先寫駑駘雖然能力有限、品質低下,但因價格便宜、要求不高,反而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而騏驥雖生於絕域,志向高遠、能力超強,卻因身價高昂、需求不凡,無人賞識,難以找到用武之地。通過這樣鮮明的對比,生動地展現了賢才被埋沒,庸才反被重用的社會現實。 詩中還借穆天子憑藉王良、造父駕馭騏驥遠遊的典故,暗示賢才需要有識才之人的重用。同時,「駑駘謂騏驥,餓死餘爾羞」等句,則以有趣的對話形式,進一步深化了對於才能與命運關係的思考。 整首詩託物言志,借駑駘與騏驥不同遭遇,抒發了詩人對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對當時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批判,以及渴望知音理解的情感 ,情感真摯深沉,內涵豐富深刻。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