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悵惜:惆悵惋惜。
- 年光:時光,年華。
- 子規:杜鵑鳥,常夜啼,聲音悽切,古詩中常藉此抒發哀怨之情。
- 王孫:這裏可理解爲遊子或懷有某種理想抱負等待時機的人 。
- 見事:領悟事情,知曉事物情況。
- 一何遲:多麼遲緩。
- 等閒:輕易,隨便。
- 三分二:三分之二。**
- 憑仗:依靠,藉助。
翻譯
心中滿是對時光流逝的惆悵與惋惜,不禁埋怨那聲聲啼叫的子規。遊子呀,領悟事情怎麼如此遲緩。輕易間春天都已經過去三分之二了,只能依靠桐花來告訴你春天即將消逝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詩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時光的悄然流逝與人們對光陰的不同態度。開篇「悵惜年光怨子規」,詩人直接抒發內心因時光匆匆而產生的惆悵之情,連子規鳥悲啼都成爲埋怨對象,奠定了全詩的感傷基調。「王孫見事一何遲」一句,借「王孫」這一形象批評某些人對時光消逝懵然無知、反應遲緩。「等閒春過三分二」則直白地寫出春天已然過去大半,體現了時光流逝之快,帶有一種無奈之感。最後「憑仗桐花報與知」,巧妙地將桐花擬人化,此時桐花彷彿是傳遞春天即將歸去信息的使者。它既烘托出春光漸逝的淡淡哀愁,也流露出詩人希望人們能敏銳感知時光、珍惜光陰的心情。全詩語言質樸卻意境深遠,通過簡潔的詩句傳遞出對時光易逝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