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紅箋(jiān)聲):紅色的質地很好紙片或者條。供題詩、寫信等用的小幅紙張。如:箋管(紙和筆);箋幅(箋紙,信箋);箋詠(在箋紙上題詠詩詞)古時用以題詠或寫書信。
平生意:這裏是寫的平生相慕相愛之意。
鴻雁:在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鴨科鳥(鴻雁)可以傳遞書信。也作書信的代稱。“鴻雁傳書”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因爲鴻雁屬定期遷徙的候鳥,信守時間,成羣聚集,組織性強。古人當時的通信手段較落後,渴望能夠通過這種“仁義禮智信”俱備的候鳥傳遞書信,溝通信息。
惆悵:失意,傷感。惆悵就是因爲心中鬱悶而不知道該幹什麼,憂傷和悲哀是表示的一種心理狀態,而惆悵是強調一種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覺。
斜陽:傍晚西斜的太陽。唐趙嘏《東望》詩:“斜陽映閣山當寺,微綠含風月滿川。”元·彭芳遠《滿江紅》詞:“牛背斜陽添別恨,鸞膠秋月續琴心。”清·黃遵憲《養痾雜詩》:“竹外斜陽半滅明,捲簾欹枕看新晴。”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昆明這都市,罩着淡黃的斜陽。”
序
本詞是一首念遠懷人的小令。上片寫修書寄情,抒寫作者的一片深情,以及此情難寄的惆悵,語意懇摯。下片觸景興情,顯示主人公的孤獨寂寞,含蓄有致。結尾“人面”二句寫出人面渺遠,已隨着綠波東逝的空虛和悵惘,又以流水的悠悠比喻作者的思情和愁緒的悠悠。這首詞寫的是一般的離愁別恨,內容並不新奇,但由於抒情婉曲細膩,用語也相當雅緻,體現了作者“閒雅而有情致”的藝術風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紅牋:紅色的牋紙。
- 鴻雁:一種候鳥。
繙譯
精美的紅牋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訴說著我平生的愛意。鴻雁飛翔在雲耑,魚兒遊弋在水中,惆悵這情感難以傳遞出去。夕陽西下,我獨自倚靠在西樓,遠処的山巒恰好對著窗簾的吊鉤。思唸的那個人如今不知在何処,衹有那綠波依舊曏東流去。
賞析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抒發了詞人心中的離愁別緒和深深的思唸之情。上闋用紅牋小字表達緜緜情意,“說盡平生意”展現出情感的真摯,而“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則透露出無法傳遞情感的無奈與惆悵。下闋通過“斜陽獨倚西樓”的畫麪,將寂寞孤獨的氛圍烘托出來,“遙山恰對簾鉤”更增添了一種阻隔與哀怨之感。最後兩句“人麪不知何処,綠波依舊東流”,在感慨思唸之人不知去曏的同時,又借助綠波東流的永恒不變,暗示了時光的無情流逝和心中揮之不去的思唸,極具感染力,讓人深深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