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正月陪黎雪楼恂舅游碧霄洞(戊子)

· 鄭珍
黄螾翻劫波,误落荒服外。 睚眦恚五岳,中原各尊大。 胸蓄不分涎,要唾尽始快。 日月不照灼,深閟神鬼怪。 吐洩夺造化,捖鍊鼓槖鞴。 天动九地裂,顿闢一世界。 雷电下搥撼,没楔却奔溃。 面帝弹不法,情天转嫪受。 顾留与遐土,广彼耳目隘。 不计数万载,莫能启鐍秘。 始见此谁子,魇死者应再。 十年诧灵境,寤寐骋神轪。 宿粮得阿舅,携小妹共载。 谽谺见巨口,俯瞟嚇焉退。 定魂下窞?,䆗窱半明晦。 一声欬啸呼,響砰磅磞磕。 非雷而非霆,隐隐谼谼会。 举蕴照崆峒,广容数万辈。 耽耽深廈中,具千百状态。 大孔雀迦陵,宝璎珞幢盖。 钟鼓干羽帗,又杵臼磨鎧。 虎狮并犀象,舞盾剑旌旆。 础楹棼藻井,釜登豆鼒鼐。 更龟龞鼃蟾,及擂礟鍪鎧。 厥仙佛菩萨,拱立坐跪拜。 携籧篨戚施,与?瞽兀癞。 倒茄垂瓜盧,悬人头肝肺。 盘杅间橙榻,可以卧与靧。 人世尽织末,悉备谾壑内。 黠哉山之灵,乃逞兹狡狯。 残窦与剩穴,得一即胜槩。 视区区诸洞,实不直蒂芥。 如何老穷僻,似为地所画。 元柳目未经,陶谢屐不逮。 焉能驱夸娥,徙安行窩背。 持壶走大暑,壑谷指公在。 移山空浩然,发我惜奇嘅。 试假生铁笔,为尔破荒昧。 后来应有人,咄唶同感喟。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黃螾(yǐn):即「黃鱔」,這裏用以比喻某種造成巨大變動的神祕力量。
  2. 荒服:古代稱離京都最遠的地方,指偏遠之地。
  3. 睚眥(yá zì):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4. 恚(huì):怨恨、發怒。
  5. 深閟(bì):深祕、幽深隱蔽。
  6. 捖鍊(wán liàn):琢磨鍛鍊。
  7. 橐鞴(tuó bèi):鼓風的器具,這裏比喻大自然創造的力量。
  8. 搥(chuí)撼:捶擊撼動。
  9. 鐍(jué)祕:鎖閉的祕密,指長久未被人發現的奧祕。
  10. 阿舅:舅舅。
  11. 谽谺(hān xiā):形容山谷空曠、深邃、開闊的樣子。
  12. 窞(dàn):深坑。
  13. 䆗窱(yǎo tiǎo):形容深遠。
  14. 欬嘯(kài xiào):咳嗽和呼嘯。
  15. 砰磅磞磕(pēng bàng pēng kē):形容聲音宏大。
  16. 蘊(yùn):火把。
  17. 眈眈(dān dān):深邃的樣子。
  18. 迦陵:一種鳥名,聲音美妙。
  19. 幹羽帗(fú):古代舞蹈時所執的舞具,「幹」是盾牌,「羽」是雉羽,「帗」是類似裙子的服飾,這裏展現洞內石景形狀如儀式場景中的器具。
  20. 鼒(zī)鼐(nài):均爲古代的鼎類器物,這裏代指洞內類似的石景。
  21. 籧篨(qú chú)戚施:「籧篨」原指口柔,長於諂諛奉承的人;「戚施」是形容身體彎曲的殘疾人,這裏指洞內形狀奇特的石頭類似各種怪異形象。
  22. ????(máng)瞽(gǔ)兀癩:「????」指眼瞎,「瞽」也是瞎眼,「兀癩」形容一種怪異的樣子,指洞內形如殘疾人或怪異形象的石頭。
  23. 靧(huì):洗臉。
  24. :值得,這裏作「放在眼裏」解。
  25. 訾(zī):指古代州、縣官出行時,持旗前導的開路役使,寓意開闢。

翻譯

神祕力量翻攪劫波,讓此洞誤落在偏遠荒外之地。彷彿是因爲心中對五嶽的怨恨,要在中原之外各自顯尊自大。內心積蓄的不安分涎液,非要全部吐出才感暢快。這裏日月難照,幽深隱祕,充滿神怪之象。大自然的力量施展,如冶煉中的鼓風器具,造就了這個奇異之地。彷彿天動地裂,一下子開闢出這一個全新的世界。天上雷電捶擊撼動,卻未能將之毀壞改變模樣。像是有人向天帝彈劾的過錯被包容,上天留下這處奇景在偏遠之地,讓遠方的人開闊眼界。數萬年過去,無人能揭開這隱藏的祕密。不知是誰最先發現此地,估計曾驚訝得像從夢魘中醒來一樣。十年來我驚歎此地神奇,日夜都向往不已,夢中都想去往此處。如今帶着糧食,與舅舅同行,還攜小妹一同前往。看到幽深的巨洞入口,俯身窺探嚇得直往後退。定下魂魄走進深坑,裏面幽深昏暗半明半暗。一聲呼喊,聲音震響,那聲音獨特而非尋常的雷霆,隱隱迴盪匯聚起來。舉起火把照亮大洞,裏面十分寬廣能容納數萬人。在深邃的洞中,千姿百態的景象羅列。有似大孔雀、迦陵鳥的模樣,如寶瓔珞、幢蓋般的形態。還有像鐘鼓、幹羽之類的器具,以及杵臼、鎧甲樣子的石頭。虎獅犀象之狀栩栩如生,像在揮舞盾牌、劍和旗幟。有礎石、楹柱、精美的藻井模樣,還有釜、登、豆、鼎等器具樣子。更有龜鱉蛙蟾的形狀,以及擂炮和頭盔鎧甲形象。洞中還有仙佛菩薩的姿態,或立或坐或跪拜。有着如殘疾怪異之人形狀的石頭。倒掛的茄子、瓜蘆,懸掛的人頭肝肺模樣的石頭。石盤石桌與石榻相間,彷彿可供人臥躺洗漱。人世間的各類細小事物,在這深洞之內全都有。山體太聰明狡黠了,竟變幻出這般奇妙景象來。哪怕只有一個殘竇或剩穴,也都是名勝景緻。比起那些平常的洞穴,簡直不屑一顧。怎麼如此神奇之地地處偏僻,就像是被大地刻意限制了一般。元結、柳宗元從未到過此處,陶淵明、謝靈運的足跡也未涉足。怎麼能叫大力神誇娥氏把它移到近便之地,讓人容易前往欣賞。我攜壺在大暑天前往,指着山谷告知此洞所在。移山之舉只能是空想,這引發我對如此奇景被冷落的惋惜。我試着拿起筆,爲它打破往昔的荒寂無人知曉。想來日後定有人與我有同感而驚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碧霄洞的奇特景觀與形成的神祕想象。開篇以奇幻的想象假定此洞形成於某種超自然的「黃螾」力量,且在偏遠荒服之外,與五嶽相比有別樣的「尊大」氣場。之後描述洞內奇妙景色時,詩人用詞豐富而精準,賦予了石頭各種生動形象的比喻,將仙佛鬼神、人間萬物等形態囊括其中,彷彿是一個完整的人間世界微縮在山洞之內。既展現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傳達出詩人對其深深的歎服。同時,詩人惋惜這等勝景地處偏僻,不爲古人所發現,這種對美景被埋沒的感喟,也反映了詩人自身渴望美景被更多人欣賞的心境,以及他對自然造化的由衷驚歎與敬畏。整首詩語言雄渾瑰麗、富有幻想色彩,是詩人對自然深切感悟與深刻思考的結晶 。

鄭珍

清貴州遵義人,字子尹,號柴翁。道光十七年舉人,選荔波縣訓導。咸豐間告歸。同治初補江蘇知縣,未行而卒。學宗許鄭,精通文字音韻之學,熟悉古代宮室冠服制度。有《禮儀私箋》、《輪輿私箋》、《說文新附考》、《巢經巢經說》、《巢經巢集》等。 ► 2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