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應制

· 王珪
雪消華月滿仙台,萬燭當樓寶扇開。 雙鳳雲中扶輦下,六鰲海上駕山來。 鎬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風陋漢才。 一曲昇平人共樂,君王又盡紫霞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千家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元: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 應制:指奉皇帝之命而寫作詩文。
  • 華月:皎潔的月亮。
  • 仙台:宮殿的樓臺。
  • 寶扇:古代帝王出行時用作儀仗的一種扇子。
  • (niǎn):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車子,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
  • (áo):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
  • 鎬京:西周的國都。
  • 汾水:河名。
  • 昇平:太平。

翻譯

積雪消融皎潔的月亮照亮了宮殿樓臺,衆多蠟燭在樓閣前寶扇打開。成雙的鳳凰在雲中護着天子的車駕下來,六隻大鰲像在海上馱着山而來。在鎬京飲春酒就如周朝時的宴會,面對汾水秋風顯得漢代人才的淺陋。一曲太平之樂人們都共同歡樂,君王又一次飲盡了紫霞杯中的美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上元節時熱鬧而又華麗的場景。開頭兩句通過「雪消」「華月滿」以及「萬燭」等景象渲染出一種明亮而歡快的氛圍。「雙鳳雲中扶輦下,六鰲海上駕山來」兩句以神奇的想象和誇張的筆調錶現出皇家的威嚴和排場。接着用「鎬京春酒」和「汾水秋風」進行今昔對比,突出當下的繁盛。最後表達了在昇平之曲中人們共樂以及君王盡情享受的歡樂氛圍。整首詩筆法雄渾,氣勢恢宏,生動地展現了宮廷盛會的壯觀景象和歡樂氣氛。

王珪

王珪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灊山縣) 。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拜尙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封郇國公。宋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於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