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送別的亭子。
- 古道:古老的路,常用來象徵歷史或遠方。
- 芳草碧連天:形容綠色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天邊。
- 晚風拂柳:傍晚的風吹過柳樹,引起離別的情感。
- 殘笛聲:指笛子吹奏的旋律逐漸減弱。
- 南浦:古代送別之地,泛指水邊。
- 知交:知己的朋友。
- 零落:散失或死亡。
- 濁酒:未過濾的酒,象徵簡樸的生活。
- 別夢寒:離別後夜晚的夢中感到寒冷。
- 驪歌:告別的歌曲。
翻譯
在長亭之外,古老的路邊,滿眼都是翠綠的草地連着天際。晚風吹過,柳樹輕擺,伴着斷斷續續的笛聲。夕陽緩緩沉入山後,山外還有山。
遙遠的天涯海角,我們的老朋友大多已離世分散。只有一壺濁酒,聊以慰藉剩下的歡樂時光,今晚的離別夢境必是寒冷的。
碧綠的草地,碧綠的水面,南浦之地,此刻的離愁該有多深?人生難得的是相聚的歡愉,分離的時刻總是那麼多。
心中千絲萬縷的情感,一飲而盡的杯中酒,離別笛聲催人淚下。問問你,這次離開何時能回?回來時,請不要猶豫不決。
美好的時光匆匆流逝,我們無可挽留,今天只能訣別。一曲驪歌唱出離別,我們相視而依依不捨。
相聚固然美好,離別雖然悲傷,世間之事總有其滋味。期待未來的重逢,離去時請勿猶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深情而感傷的送別畫面,李叔同以細膩的筆觸,將長亭古道、晚風殘笛、夕陽山色等自然景物與人生離別的情感融爲一體。詩中的「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友情的珍視。同時,通過「來日方長,後會有期」的寄語,傳遞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離別的無奈接受。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生活的深刻理解。

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爲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爲弘一法師。1913年受聘爲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後改爲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 40篇诗文
李叔同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墨子 · 魯問第四十九 》 —— [ 南北朝 ] 周興嗣
- 《 灔澦堆賦 》 —— [ 宋 ] 蘇軾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澄碧堂 》 —— [ 元 ] 唐珙
- 《 三國志 · 魏書 · 諸夏侯曹傳 》 —— [ 晉 ] 陳壽
- 《 一花獨放不是春 》 —— [ 明 ] 無名氏
- 《 履園叢話·水學·三江 》 —— [ 宋 ] 蘇軾
- 《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 —— [ 秦 ] 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