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敲風修竹:高高的竹子在風中互相敲擊。
珊珊:象聲詞,形容玉、鈴、雨、鐘等發出的舒緩的聲音,此處形容竹子相互的碰擊聲。
恨:指離恨。
臨鸞:臨鏡。鸞,指背面鑄有鸞鳳圖案的鏡子。
序
這支小令寫微風細雨勾起了閨中女子的離情別恨,因而心意懶懶,無心梳妝,唉聲嘆氣。小令寫得情景交融,筆致婉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敲風修竹珊珊:敲風:指風吹竹子發出的聲音;修竹:高高的竹子;珊珊:形容竹子晃動時發出的輕柔、舒緩的聲音。
- 潤花小雨斑斑:潤花:滋潤花朵;斑斑:形容雨點分佈的樣子。
- 臨鸞不畫眉山:臨鸞:對着鏡子,「鸞」本指鸞鏡,這裏代指鏡子;眉山:女子的眉毛,古代女子多將眉毛畫成彎曲的山形 。
翻譯
風兒輕輕敲打着修長的翠竹,發出輕柔舒緩的聲響,細雨星星點點地飄落,滋潤着嬌美的花兒。滿心都是愁緒恨意,整個人慵懶倦怠。忍不住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即便對着鏡子,也毫無心思去描繪那秀美的眉毛。
賞析
這首小令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女子的離愁別緒。開篇兩句「敲風修竹珊珊,潤花小雨斑斑」,通過對風吹竹林發出的聲響和滋潤花朵的小雨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幽、靜謐且略帶憂傷的氛圍。竹子在風中發出的珊珊之聲、小雨斑斑點點的灑落,看似寧靜美好,卻爲下文抒情埋下伏筆。 「有恨心情懶懶」一句,直接點明女子內心懷着愁恨,致使整個人無精打采,慵懶倦怠。這種情感的表露自然而真切,讓人感同身受。最後的「一聲長嘆,臨鸞不畫眉山」,則將這種離愁推向了高潮。一聲長嘆包含了多少無可奈何與愁腸百結,連平日裏最在意的梳妝畫眉之事都懶得去做,可見其心中的憂愁之深。整首小令情景交融,從景語過渡到情語,細膩地展現了女子被離愁縈繞、無心裝扮的黯然情態,短短几句,意境深遠,感人至深 。
李致遠
李致遠[元](1261-約1325)字致遠。工曲,今僅存還牢末劇一種,散曲散存太平樂府等選本中。何夢華抄本《太平樂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陽(今屬江蘇)。存小令26首,套數4篇及雜劇《還牢末》。仇遠相交甚密。據仇遠寫給李致遠的《和李志遠君深秀才》詩中說他“有才未遇政績損”“亦固窮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雲野鶴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順,一生鬱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譜》列其爲曲壇名家,評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 6篇诗文
李致遠的其他作品
- 《 雙調 · 落梅風 》 —— [ 元 ] 李致遠
- 《 中呂 · 朝天子 · 秋夜吟 》 —— [ 元 ] 李致遠
- 《 越調 · 小桃紅 · 碧桃 》 —— [ 元 ] 李致遠
- 《 天淨沙 · 越調 · 春閨 》 —— [ 元 ] 李致遠
- 《 紅繡鞋 · 中呂 · 晚秋 》 —— [ 元 ] 李致遠
相关推荐
- 《 南呂 · 四塊玉 · 恬退 》 —— [ 元 ] 馬致遠
- 《 大石調 · 青杏子 · 騁懷 》 —— [ 元 ] 曾瑞
- 《 正宮 · 小梁州 · 揚子江阻風 》 —— [ 明 ] 湯式
- 《 越調 · 小桃紅 · 秋江 》 —— [ 元 ] 倪瓚
- 《 雙調 · 折桂令 · 登姑蘇臺 》 —— [ 元 ] 喬吉
- 《 雙調 · 殿前歡 · 再問 》 —— [ 元 ] 王曄
- 《 中呂 · 齊天樂帶紅衫兒 · 道情 》 —— [ 元 ] 張可久
- 《 越調 · 憑欄人 》 —— [ 元 ] 姚燧